< 返回
达能:专家型企业的软肋

12月5日,在1个小时之内,达能股价由87.1欧元迅速攀升到89.6欧元。推动股价上涨的是关于卡夫收购达能的传闻。卡夫的措辞很值得玩味。它并没有彻底否认。该公司发言人称,它对有关收购的猜测不予置评。

类似的"空穴来风"传闻已有几年,卷入其中的除了卡夫还有百事、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等。今年7月19日,百事收购达能的传闻使达能股价大涨13%。有人甚至怀疑是达能有意放纵传闻使其股价上升,有操纵股价之嫌。法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为此对达能进行了调查。向来不愿过多抛头露面的达能ceo弗兰克·里布不得不出面说话。他表示,正是由于"人们猜测的出价人"的沉默助长了传闻。他指的是百事和卡夫。里布说,他从未与百事谈过。百事方面虽否认了外界猜测的持股达能之事,但对是否向达能提出过收购要约则不置可否。

传闻也推波助澜地掀起了法国政坛一股新的经济民族主义波澜。法国几乎所有派别的政客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精诚团结:绝不能让达能落入美国人手中。就连法国总理德维尔潘也表示要"维护法国的利益"。法国议会经济事务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奥利耶发誓要争取法国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保卫达能。

7月19日法国社会党政客洛朗·法比乌斯特地就此力谏希拉克总统采取措施。次日,法国总理德维尔潘称,他已向达能ceo保证,政府将支持捍卫"达能的利益及达能在法国的未来"。

目前,法国政府控制的caissedesdépotsetconsignations银行持有达能3%股份,仅此并不足以阻止百事和卡夫等外国大企业的收购。不过如果法国政府运用其非市场力量,向法国机构投资者施压,有意收购者可能就会空手而归。机构投资者共持有达能29%股份,达能管理人员和该公司的证券和养老基金持有14%股份。

8月31日,法国政府曾表示,将阻止外国企业收购法国10个"战略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国防、与军事相关的技术、生物技术、信息安全和博彩业,达能并不在保护行业涵盖的范围内。对于保护行业的范围到底应如何界定,法国各界有相当分歧。许多政客希望扩大保护范围,不过这肯定会遭到欧盟的反对。

就达能而言,收购传闻之所以会引起非同寻常的反响,一方面是因为达能对法国人有着特殊意义。达能是欧洲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在法国人看来,达能不仅是法国企业的明珠,也是法国的"国宝"。达能创始人安托万·里布就说过,达能就像沙特尔大教堂,而沙特尔大教堂是不会卖的。

法国政府保护达能也有更现实的考虑。法国预算部长6月28日曾表示,政府希望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偿还100亿欧元的债务,从而节省4.5亿欧元的利息支出。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法国政府加速了一些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

另一方面,政府却面临着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2005年10月法国的失业率高达9.7%,如果达能这样的企业旁落他人,失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不过,政府的插手是否有损市场游戏规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类似问题不仅法国会遇到,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一样。德国对汽车,大众汽车大众汽车公司的保护与此就非常相似。

从微观方面来说,收购传闻也再次暴露了企业在发展路径选择方面的两难境地。1973年,安托万·里布将bsn与gervaisdanone乳品公司合并成达能集团。前者原本是一家玻璃公司,后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啤酒、饮用水和婴儿食品,直到1981年才停止生产玻璃。1996年弗兰克·里布接班后,出人意料地改弦易辙,由通才型企业向专才型企业发展,将业务集中到水、饼干和乳制品三个主要行业。弗兰克·里布因此成为专一品牌管理(focusedbrand-management)的先锋。这与宝洁、联合利华、亨氏等企业有显著区别。

精耕细作使达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酸奶酪公司、第二大饼干公司,并在瓶装水方面与雀巢并驾齐驱。而饮用水和乳制品是食品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良好的品牌、优良的资产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使达能成为令人垂涎的收购目标。

虽然获得较快增长,但规模仍是达能的软肋。该公司年营业收入约165亿美元,市值220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4.46亿美元。就规模而言卡夫和百事等企业吞并达能并非难事,更何况达能大约85%的股份都可自由交易。

弗兰克·里布强调要保持达能的独立。不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除了争取法国各界的同情,他就只能寄望于"求婚者"们的竞相抬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