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ut斯达康 体验“飞速变化”中的成长

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1985年,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数字通讯及数字信号处理。

1987年至1991年,他加入美国贝尔实验室。

1988年至1991年,在bellcore实验室工作。在这段工作经历中,吴鹰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管,负责个人通信服务、多媒体通讯等前沿技术的研究。

1991年,他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办starcom公司。

1992年,回国创业。

1995年,starcom与unitech公司合并后成立ut斯达康公司。

1995 年10月,吴鹰任ut斯达康副董事长、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尽管人们已适应并能平静面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和裁员,但对曾连续17个季度打破华尔街增长预期的ut斯达康,当它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发布,尤其是将裁员1400人的消息发布后,还是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已见惯波折起伏的吴鹰和他的团队坚信ut斯达康能顺利完成转型渡过难关,而不是将自己放在“神坛”之上。

关于小灵通——辉煌与暗淡

主持人:ut斯达康第一季度业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鹰:过去五年,ut斯达康创造了业界少有的连续增长纪录,我们财务和运营表现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但是曾经使公司成功的原有策略已经不能再推动公司未来的高增长,业界局势由于激烈竞争发生了迅速的改变。新兴产业的崛起使产品的生命开始变短,小灵通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并且开始以远超我们预想的速度衰退。另外,竞争对手特别是在3g方面推出的新产品远远多于去年,虽然我们的下一代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势头良好,但是,我们需要时间去开创市场。

主持人:小灵通曾是ut斯达康的生命线,第一季度的业绩直接受到来自中国市场及小灵通的影响,人家都会关心这个产品的未来状况。

吴鹰:去年小灵通达到峰值时我们收入了2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小灵通的增长速度还是每个月200万部,预计一年能达到2400万部。2400万部的概念是美国十几个移动运营商加起来的用户增长总值,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64%的用户增长依然依靠小灵通实现。有的地方的系统容量已经到了80%到90%了,所以下一阶段运营商还会继续扩容。因此我们预计比去年会下降40%到50%,此前我们预计是30%。

主持人:你认为小灵通对ut斯达康来说还是有竞争力的产品吗?

吴鹰:现在还是,因为我们在系统上占据60%的市场份额,手机上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但是小灵通对我们来说不会是继续成长的产品。我们在小灵通上的投入还会继续,因为这个产品还是我们最大的收入,我们的研发也不会因此减少。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拿小灵通和商务通比,认为它将与商务通一样昙花一现,你怎么看?

吴鹰:小灵通其实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通信问题,所以小灵通和商务通是不一样的。小灵通已经有了7500万的用户。我们把小灵通性能再提高,成本再下降,还是很好的产品。如果有新的技术,比它成本更低、服务质量更好那就自然要把它淘汰。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无线技术可以做得比它好,所以三五年之内小灵通还有存在的价值。

关于裁员——无奈与必须

主持人:在你们第一季度业绩公布后宣布了裁员计划,通过这项裁员能为你们带来怎样的改善?

吴鹰:在2000年的时候有很多公司进行了调整,现在都发展得比较健康,包括雅虎和ibm。这对于国外的公司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公司裁员本身就很少,包括去年联想的裁员。通过裁员来优化支出结构,是ut斯达康战略重组计划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的是继续保持盈利性的增长。裁员人数为14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7%。我们预计裁员的效果将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体现,未来每季度将削减运营支出4000万美元。

主持人:你怎样看待此次裁员?

吴鹰:我非常难过。营收下降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措施,包括裁员,这可能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又不得不做的事,我们的陆总(ut斯达康总裁陆弘亮)因此整夜不能入睡。因为我们的很多员工是与公司一起长大的,共同经历过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尽管从情感上来说我们非常难过,但为了公司长久的发展,又不得不为。

主持人:因为你们的主要市场在中国,此次业绩下滑又与小灵通直接相关,那么裁员是否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和小灵通业务部门?

吴鹰:我们这次裁员是全球性的,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7%,并非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和小灵通业务部门。刚才和你谈过,小灵通业务依然是我们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尽管它出现增长下滑。此次我们裁员实际上是出于结构性调整的考虑,比如某些部门和产品,如果我们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或独特性,我们将会裁掉,即使是运营得比较好的部门也要进行调整,以此来降低公司的费用。我们原来想能不裁员就不裁员,但是投资者追求的是短期效应,我们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找到一个好的平衡,不能光给人描绘一个长期的美景。

主持人:联想裁员时网上曾流传一篇文章《联想不是我的家》,看后让人心中酸涩。如果ut斯达康未来一段时间也弥漫这种悲观的情绪,你怎么办?

吴鹰: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心态会好一些,因为我们始终在就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员工保持良性沟通,ut斯达康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无论是管理还是企业文化和国内企业都有很大不同,我相信他们能和我一样尽量平静地面对这次变动。但是不排除会有员工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毕竟裁员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我还是觉得对不起我们这次要裁员的员工。

我想说,困难就像一块试金石。只有碰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区分你究竟是“男人”还是不成熟的“男孩”,我始终相信ut斯达康是个经历过各种考验的公司。

清醒反思

主持人:这次ut斯达康的股票又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你有什么感受?

吴鹰:这次比上次严重,因为上次与大市有一定的关系,是投资者的过度反应,所以上次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担心。这次我们预计到今年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但与去年相比,公司依然要保证可盈利性。说实话,这确实很难做到,按照某些公司的说法,我们6年前就该死了,但我们相信这次难关一定比2000年我们面临的难关好过。因为现在小灵通只占我们30%左右的业绩,而且我们在日本和美国做得很好,只是我们目前在海外的增长速度没有办法弥补小灵通业务下降所带来的损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海外市场和其他业务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

主持人:你刚才谈到继续保持赢利性增长,这让我想到ut斯达康始终属于快速增长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并不多见,你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这么高速的成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否正常?如果你们不追求这样快速的增长,对企业的发展是不是更好呢?

吴鹰:ut斯达康确实和别的公司不一样,当时在整个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逆流而上。高速成长是好事,但是也确实掩盖了很多的问题。管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因为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人的能力也是一年一年与企业成长速度同样翻倍增长。我们作为一个高技术的上市公司,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好的增长速度,我们也认为这次考验对我们是一个机会,就是回归一个比较合理增长的速度,在这其中我们会学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主持人:你说没有想到中国的小灵通市场下降会这么快。那么从ut斯达康的发展来看,你觉得哪些事情做对了,哪些事情是不成功的?

吴鹰:我们做对的是三四年前就开发了国际市场,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也采取了比较正确的措施,实施了国际市场和新产品线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现在中国以外的第一大市场是美国。美国的进入门槛非常高,所以主要采用了收购兼并的办法,今年我们有1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是从美国市场获得的。日本是ut斯达康的第二大海外市场,我们开发出了宽带的产品,在全日本的占有率第一,这是我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预测到小灵通会下降得这么快,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这是我个人的责任,我没有及早地看到这一点。

主持人:你一直提出ut斯达康的转型要多元化,你提到会裁掉一些部门和卖掉一些非核心的业务,两者之间是否会有矛盾?

吴鹰:我们有一些东西做得太多了。我们还是会尽量专注无线和宽带。但是即使这样,我们有一些产品也不应该做。我们要成为有独特性、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供应者。比如说iptv,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最领先的技术,还有千兆以太网,这就是我们公司有独特性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后我们会继续加强做大。我们不会再大量做gsm的手机,但是小灵通和gsm结合的双模手机就是我们独特的产品。

主持人:你们怎么样让ut斯达康成为一个常青的公司?

吴鹰:我们这次在美国请了一个教授给我们上了课,也对我们做了一个很系统的分析。我们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是要集中公司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去竞争,我相信ut斯达康一定会顺利渡过这次考验。也许未来我们再不能像小灵通一样拥有垄断性的优势,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现在ut斯达康还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公司,但小灵通绝对是成功的。

八卦老板

据说你的大胡子是公司的一个标志,刮胡子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大胡子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是否因此会多拿到一些股份?

开始并不想留胡子,在大学任教时系领导就提醒我不要留胡子,要为人师表。到了美国以后,生活节奏很快,没有时间经常刮胡子,另外在美国留胡子的人很多,别人不会觉得很奇怪,慢慢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刮胡子要经过董事会批准,完全是一句玩笑话,当然因为大胡子多拿股份也就不成立了。

当初你刚到美国每天要扛大包,那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有没有心理不平衡?

到了美国,首先是生存问题。除了奖学金,会出去工作。当时在码头做搬运工,除了收入不错外,还可以了解美国社会,尤其是对语言帮助很大,学会了一些俚语。当然也有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比如有一次午休,大家都休息了,老板却派我去清理老鼠夹上又臭又黏的死老鼠。

到美国后不久,你加入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那里不仅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听起来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后来是什么促使你出来自己创业的?

在贝尔实验室,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当时贝尔实验室环境非常好,福利多得恨不得连丈母娘也都全包了,算得上是金饭碗。但是当时有一个梦想,以后自己要拥有10000人的公司,也要有这么一个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