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员工素质要跟上——访工商银行副行长杨凯生

扩大培训覆盖面

杨凯生向记者介绍了工商银行近年来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他说,这几年来,坚持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并重的原则,首先突出了对高中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因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来说,不但需要加强管理培训,但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工行从2000年开始,连续4年对全行中高级管理人员举办了emba和imba培训,很多学员受益匪浅。我们还加大了海外培训力度,选拔了一批业务骨干和中高级管理人员派往海外进行专题研究。为了适应股改的需要,为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县支行行长连续举行了战略转型培训。同时,各分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对各级管理者加强了综合素质提高培训。通过培训,各级管理人员现代经营理念确实得到了加强,综合管理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知识结构确实得到了改善,同前几年相比,我行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里面有人力资源变化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全行培训工作的加强。

杨凯生介绍了工行新业务、新产品、新制度的推进性培训,目前,工行把培训覆盖到了所有需要的层面,做到了业务发展到哪里,培训就跟进到哪里,满足了业务发展对员工技能提出的要求。在开展这种推进性培训的同时,工行加强了引领性培训。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的培训在两年以前就开始搞了,为现在的改革提前做好了理论培训上的准备。绩效考核从明年开始也要有经济资本方面的内容。他说,以前我们搞规模扩张不注意风险,讲存贷款不注意利润,后来逐渐讲利润了,注意到仅仅讲账面利润还不行,这里面和拨备的提取是否充分、应付的提取是否足够还有关系,所以又要讲账面利润和拨备前利润,现在我们又渐渐意识到这个还不够,不仅要看利润的绝对数,还要看单位利润占用资源的多少。这个资本不是过去营运资金的概念,对资本回报的考核必须是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资本回报率。譬如同样两个规模都是一千亿元的分行,但一个赚了十亿元、一个赚了八亿元的拨备前利润,仅从从总量看,十亿元肯定比八亿元要好,但是两个行的风险是多大,它们占用的经济资本是多少,这里面都有一个比较。所以我们的转型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完成的,我们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是逐步变化的。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员工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保障全行各种新业务的顺利推进,我们还进行了很多应急性培训,如cfp、cfa核心课程,投资银行、项目融资、资本运作、现金管理培训等,保障了全行各项新业务的开展,同时也为全行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总的效果是明显的。

探索培训新方法

在谈到工行股改后全行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时,杨凯生说,通过财务重组,工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甩掉了历史包袱,下一步还要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工行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将明显改善,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是新的起点。股改之后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如何保证股东权益,如何长期保持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如何长期保持我们公司的市场价值,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是,虽然这些年来员工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就一个管治良好的上市公司的要求而言,在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素质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全行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优秀专业人才还比较短缺,而且这个差距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会继续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途径,一个是引进人才,一个是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全行教育培训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认真分析股改新形势给教育培训工作带来的新要求,要找出进一步的措施和新方法,改进和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工作要上新台阶,在工商银行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作用。

杨凯生指出,2006年年底我国金融业将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对外开放。对于形势的分析,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是不是外资银行会马上大量的涌入,对中资银行造成很大的竞争和挑战?这倒不一定。中资银行还是有着外资银行难以比拟的优势,我们的营销网络、结算网络以及对本土化市场的了解,都是外资银行难以达到的。但是外资银行拥有成熟的营销技术,他们对人才吸引、争夺的能力,开发、拓展高附加值业务的水平,都高于我们。我们将进入一个与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新时期。我们的人才素养、队伍素质怎么尽快适应这种形势?当然要引进一些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但另一个最主要的途径还是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或者说把我们现有的员工培养成、改造成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一代银行员工。

杨凯生认为,未来5年特别是近3年是我国金融改革全面突破体制障碍、金融体系开放不断扩大、与国际接轨进入实质阶段的时期,也是工商银行在实现股份制改造之后能否保持持久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应继续强化教育培训在工行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提高工商银行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引进优秀人才,分流富余人员是一种方式,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立足现实,加大对存量人力资源的投资、培养和开发。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现有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值。实际上,人员培训是一个“人才投资”的概念,我们要舍得在这方面下一些本钱。

建立培训新体系

杨凯生说,教育培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对全行主体业务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支持作用和引领作用。否则再怎么说培训工作重要,也没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把培训工作和支持业务发展融合在一起,要找到与不同时期改革发展的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来,通过培训特有的专业技术和资源,将经营管理每一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快速整理、提炼,并传递、推广到全体员工,进而延伸至客户中。我们一般讲培训是培训自己员工的概念,实际上有些培训要延伸到客户中,比如理财服务就要引导客户的需求,再比如近两年我们信用卡的使用,pos机的安装、使用、故障排除等等问题,都需要与商户进行沟通培训。

杨凯生强调,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教育培训新体系。他认为,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许多问题,如:资格认证问题,教育培训如何和人员的使用、晋职、晋升紧密结合等等。否则就培训而讲培训,就培训而抓培训,孤军奋战,很难达到真正的效果。人力资源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把培训工作和人员的使用结合起来,把培训工作和岗位认证结合起来。教育培训部门主要是抓培训,岗位认证课程的培训、课程的组织、教材的编写、认证考试。但是具体哪些岗位需要有认证的资格、分多少层次来确定认证资格、人员的提拔使用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经历等,需要人事、教育和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调查研究、通力配合。新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抓住股改的契机,把体系建好,为培训工作奠定一个更好的制度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