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医药市场上的供应链竞争

低价高效供应链使平价药房在市场竞争中全面胜出,但在宏观政策的干预下,供应链竞争的最终结果恐怕还不会只是由市场说了算。

现代市场竞争理论认为,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这种产品/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5000家;医药流通企业中,药品批发企业近10000家,零售药店20万家以上;医疗机构30万家。笔者曾撰文认为,这些年在我国药品市场出现的平价药房、商业快批等新型流通业态,之所以能够获得很大成功,归根到底是因为业已形成的“低价高效”供应链对其提供了支撑;而在原有医疗体制下的“高价低效”供应链,这些年来则在低价高效供应链冲击下,显得非常被动。

供应链竞争

(一)低价高效供应链

低价高效供应链主要由“众多otc生产企业——商业快批——平价药房(农村药店、诊所)——城市中老年慢性病常见病患者(或农村患者)”构成。完整的供应链如图所示:

这条供应链上,在目前的城市市场中,大都是以平价药房(湖南老百姓、哈尔滨宝丰、江西开心人、湖南芝林、湖北同济堂等)为链主或主导。减少流通环节、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进行规模化的事件营销与终端营销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及其变化(即无限接近生产者和消费者),甚至做地区总代、全国总代(包括进行oem),针对医院高价系统大打价格战。凭借自己在这条供应链上的上述行为,平价药房不仅使自己在这么些年的市场竞争中全面胜出,而且还迫使医院系统所在的“高价低效”供应链进行被动迎战和转型。

此外,在农村第三终端市场上,商业快批(如徐州淮海医药物流、北京丰科城、河北东盛黄华、山东海王、山东药山、浙江华通、浙江邦达、广东英特尔、上海九州通、四川科伦等)作为链主或主导,通过物流配送、快批(现款交易)的方式,使用“渠道拦截”等营销手法,形成了农村第三终端市场的支配力量。商业快批不仅使自己在这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农村新农合、两网建设的深入开展,使大量农村乡镇卫生院、诊所、药店等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规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条低价一高效供应链在帮助农村医药市场逐步成形的同时,也分流或回流了部分曾经蜂拥至城市医院看病的大批农村患者。

(二)高价低效供应链

高价低效供应链主要由国内“处方药生产企业——传统商业批发——医院——患者”构成。完整的供应链如图所示:

这条供应链有几个特点:

1.供应链上的企业多属国有企业(医院主要指公立医院,包括三级、二级和一级地段医院)。

2.医药不分,管办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

3.药品流通环节多,回扣风盛行,药价虚高。

4.尽管国家采取了集中招标、采购、降价甚至统一配送等政策措施,但由于医院占款等问题未能得到实质性解决,供应链效率(资金流效率低下,也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效率)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和协同发展。

所以,当以平价药房和商业快批采取低价进出、大打价格战吸引医院患者前往药店购药时,医院系统并无根本性的还手之策,医院市场份额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当然,这是由其所在的整个供应链体系所决定的。

(三)供应链竞争分析

低价高效供应链与高价低效供应链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看作我国药店系统与医院系统的一次大比拼。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权威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在国外,零售药店是患者购药的主渠道。法国84.7%的药品通过药店销售,15.3%由厂家直接销售给医院使用;在药店销售的药品中,88%由药品批发商分销给药店零售,12%由厂家直接销售给药店进行零售。德国84%的药品通过药店销售,其中70%为处方药和可报销的非处方药,14%为不能报销的非处方药;另外16%的药品由超市销售,医院销售微乎其微。在日本,通过药品批发企业销售的药品约占89%,直销医院和药房的分别为3%和7%,直销患者的仅为1%。美国药品零售药店的销售比重为74.9%。而在我国,医药不分的政策背景使医院系统与药店系统的市场份额长期维持在8:2。

当然,这种状况,最近一两年有一些较为明显的改变迹象。一是在某些地方,由于平价药房发展较快,或连锁药店势力强大,如长沙、南昌、深圳、成都等地,药店系统的市场份额有的已超过整个零售市场的3成以上;二是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otc市场与第三终端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20%,与处方药市场和整个药品市场的增长相比,后劲十足。这虽然与国家新农合、两网建设政策和处方药转化成otc等有关,但药店系统采取融合性和对抗性方式争取医院处方外流,则是更为重要的动因。这些年,平价药房带动传统连锁,通过主动降低药品价格,从医院市场争得了不少患者和市场份额,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发展的话,改变医院系统与药店系统原有的市场份额比例,将指日可待。

而从药品流通效率来看,药店系统也明显好于医院系统。以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资金回笼为例,快批或者平价药房与一些大连锁在开始时甚至能采取现款现货的方式,与自己的上下游客户进行交易,虽然现在由于其业务关系较为稳定,也有一定的账期,但账期一般都只是压批,大都可以作到一个月一结,对一些紧俏或广告商品,现在也能作到现款采购(也不排除少数药店有店大欺客、欠款的事情发生;商业快批中也有相当部分是低效率的)。与此相比较,在医院主导的这条高价低效供应链上,许多医院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大医院,由于这些年忙于添置高级设备、进行基建升级,也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有限,所以造成医院系统对商业公司的长期占款(多则1年以上,少则也有3、5个月),商业公司拖欠工业企业账款,工业企业也只好对原料供应商等形成拖欠。这些年,不少商业公司和一些生产企业因此被拖跨的,也并不少见。

其他,如医院系统广泛存在的滥用抗生素等恶习,还可以说明这条供应链的信息流也是有问题的医院医生对处方权的垄断以及对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漠视,使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遭到了扭曲;而药店系统由于整体上强调消费者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自我药疗等,信息交流更加开放、更加充分,信息效率(包括反馈速度)当然也就要高些。

笔者曾从整体上给中国药品市场的供应链竞争进行过如下图示,似乎可以更直观的进行一个归总:

在上述几个象限里,我们提到的医院系统终端作为链主的高价低效供应链在第二象限,平价药房(快批)作为链主的低价高效供应链属于第四象限。当然,即使是同样的医院市场,也有为数极少的高价高效供应链的存在(如外资生产企业主导的医院供应链);同样,即使在药店终端市场上,也会有高价高效供应链存在(如一些品牌药企通过广告等营销整合主导的药店系统供应链);一些并不成功的平价药房、快批,也会主导形成低价低效的供应链的链主。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在药品利润日益走低、品牌营销在otc市场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整个低价高效供应链体系也有向高价(品牌)转化的迹象。如2006年,杭州民生的工商联盟、浙江康恩贝的“厂商价值一体化”、山东鲁抗的“有价值供应链”等,将在2007年全面演绎高价(品牌)高效供应链是如何在通过品牌营销在市场上发挥其竞争优势和营销功效的(也包括了外企作为医院市场链主的供应链);北京丰科城、上海九州通、广州英达尔、徐州淮海医药、浙江邦达、河北东盛英华等商业快批或物流配送企业和湖南老百姓、江西开心人、湖南芝林等平价药房为链主的低价高效供应链,以渠道拦截、价格战等营销工具,则会进一步主导这些年来的普药市场、第三终端市场的竞争方向。

而高价低效的医院系统供应链体系,在国家持续性降价和招标配送效率型政策导向下,最近以来,也有向低价高效供应链转化的迹象。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规定社区用药目录,指定生产企业和配送商业,甚至在药价政策层面要求“零差价”、“零利润”,对药店系统这些年依赖价格战争取医院患者、抢夺药品零售市场份额的竞争行为,实际上是予以了正面的回击。

简要评析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连同药品零售市场竞争,这两年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医药市场竞争必须有政府的参与、干预,尤其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主导将不可避免。同时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公共产品,当医疗机构被认定为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或服务体现者时,药店作为私人物品的提供者如果还采取市场竞争的思路和方法,即使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也可能会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倾斜。因此,在医药市场上,无论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政策的前瞻性把握和政府支持,在价格/品牌/效率多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供应链就不会形成,供应链竞争的最终结果恐怕还不会只是由市场说了算。

责编/谢海峰e-mail/zybb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