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农村市场营销的四个想当然

对于农村市场,城市产品想冲进去,农村产品想扎下根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农村市场并无模式可言,尤其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并不是完全针对中国,更不是针对农村,在当今指导农村市场的理论还是空白,经验不多但想当然却不少,以下列举四个,共商讨之。

想当然一:城市火,农村活

同“农村包围城市”市场开拓模式对比,更多营销人愿意相信“城市带动农村”的理论,认为,城市市场拓展后,城里人消费的产品必将作为消费的时尚和先锋,自然会带动农村的消费市场的跟进。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农村市场为例,可口可乐公司是在进入中国城市市场25年之后,才于2004年开始尝试以“一元一瓶”的低价策略进军农村市场,做农民喝得起的可乐。但运行两年多来,其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因为农村市场的深入而平添了可口可乐的“土气”,遭到了以消费可口可乐为时尚的城市消费者的嫌弃,可谓得不偿失。

城市营销的成功未必会适应农村市场,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在城市和农村市场接收程度会大相径庭。tcl 彩电在城市家电市场中如日中天的时候,在农村销售却悄无声息,原因很简单,农民并不明白“tcl”是什么意思,于是tcl不得不救急,赶加了一个小名“王牌”,农民才开始把作为彩电中的“王牌”乐呵呵搬回家中,异曲同工的还有长虹“红双喜”,与城市时尚消费对比,农民更多的是图个名气和吉利。

归结为一句话,用心去考虑农民消费的,农民才会用心接受。农民消费和城市消费是有差异的,单纯的想当然,把城市产品简单的复制后推向农村,得到的不会是遍地开花,只能是悄无声息的隐退。

想当然二:低价格,少特色

农村市场是中低消费市场,但并不代表农村市场就是低价市场。与城市消费的时尚、潮流相比,农民消费的是产品核心价值,即性价比最佳的产品,注重的是实惠。

然而,“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这9个字,反映了我国农村消费总体现状。据调查,目前国内有1/3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而不少企业却将农村市场作为城市市场的“后院”,利用农民消费维权意识淡薄,将品质低劣,甚至残次过期的产品运到农村进行处理甩卖,坑农害农事件屡屡发生,也损害了企业自身形象,可谓损人不利己。

农民需要的是符合自身消费的特色产品,企业要想在农村市场扎根必须从设计环节就开始为农民着想,考虑农民使用的具体条件,在保证性能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农民并不很需要的“多功能”,以彩电为例,农民关心的首要是电视信号的收视效果,及对农村不稳电压的适应程度,只要图像和声音清晰就行,而丽音系统、画中画、超重低音、环绕立体音等等附加功能都可以省略。

因此,“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才是农民消费的主要特征,盲目的低价格向农村倾销或者简单地将城市产品复制到农村,两者的最终效果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想当然三:销量大,意识差

产品进入农村,企业看中的是广阔的市场,不少人认为农村是销量源泉之水,取之不尽,而农民消费维权意识淡薄,配套的服务可以大打折扣,企业利润更是相当可观。

然而,这种想当然,导致不少农村售后服务落后。有的农民买了不合格的商品无法退换,有的买了产品因缺乏正确指导而不能正常使用,商品坏了无法及时修理。笔者走访农村市场了解到,某农户花500多元在镇上买了台洗衣机,不到两个月就坏了,商家不是指定维修服务点,不退也不能修,而家里又离市区太远,只能成为“贵重摆设”放在一边,至今农户仍对此叫苦不迭。

随着营销重心的逐步下沉,农村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众矢之的,不少农民的消费意识、维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那些售后服务做得不好的产品和企业,在短时期内可能会一时得逞,但从持续营销的角度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掘坟墓。

因此,开拓农村市场既要重视售前引导,更要加强售后服务,使优质服务为高质产品的锦上添花,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才是维系农村市场的根本。例如,对一般消费品,可开展送货上门、免费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也可以连锁店、专卖店、配送中心等形式送货下乡方便农民购物;对耐用品消费,尤其是农用物质消费则应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宣传引导,防止因使用方式不当而对农户和产品造成不必要损失。

服务农民才会有农村市场,忽悠农户相当于忽悠自己!

想当然四:广告响,销量旺

很多人相信“广告一响,黄金万量”,进入农村市场更不例外:县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名;乡镇宣传队、促销员纷纷上阵;村里的大喇叭也不放过,一日数次的反复播放,形成空中密集覆盖、地面地毯扫荡之势。但我们要知道,销量并不来源于广告,而来源产品力,换句话说,垃圾的产品即使配上最华丽的广告,消费者也不会买账的,原因很简单,消费者消费的是产品,不是广告本身。

目前农村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主要心态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口口相传比促销员亲自讲解更容易让农民接受,如“老支书家买的彩电图像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简单描述,比国际影星代言更有说服力。要知道,在农村,农民受左邻右舍及亲戚朋友的影响很大,抓住农村“领袖式”人物的消费,就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获得较好业绩。

再如当年三株集团以一张印制并不精良的小报打开农村市场一样,其秘诀在于小报上有当地农民用户的反馈,小广告成了村里的“日报”,反映了大家对产品的认可,从众心理使得其他人无顾虑地接受品牌和相应的产品,起到其他常规广告达不到的效果。

农村市场不是不需要广告,而是需要恰到好处的“巧”广告,巧就巧在:传播的形式要利于农民接受,如口碑或榜样相传;传播的时间利于记忆,适应农民生活节奏较慢的特点,如变5秒或15秒的广告为30秒或一分钟的故事广告;传播的内容要利于理解,针对农民文化较低的现状,要以顺口溜通俗易懂为主,如“中国移动手机卡,一边耕地一边打”。

变广告海战为广告狙击战,点发制胜,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