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刚从大区经理位置升上来的销售老总,常常不自觉地用做大区经理时习惯的方法来应对新挑战。那些方法对付区域市场可以,对销售老总这个岗位而言,却缺乏战略的高度。
老习惯,新问题
某国内著名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大区经理被提升为销售老总。他的公司与其他两家国内公司并列在第二阵营,各有大约10%的份额,而第一阵营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拥有将近45%的占有率。公司期望他接手后第一年能将营收提高20%以上。于是他找来各大区经理与重要幕僚一起开会,探讨如下几个重要议题:
首先,新的市场增量从哪里来?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总体占有率提高,但他们比较重视价格,对于品牌与质量敏感度较低。而且,与低端厂商竞争,可能会影响价格体系与利润结构。而主要的一、二级市场被那两家500强公司稳稳控制,争取份额有困难。介于两者之间的市场又要与其他两家同样国内知名的企业竞争,压力甚大。
其次,销售队伍非常熟悉传统的经销渠道,但对强势的大型连锁卖场却一筹莫展。各地销售人员缺乏足够的功力与当地强势终端周旋,加上这些强势终端各自的采购策略也不尽相同(有的总部做决策,有的把采购权下放),导致销售管理颇为混乱。
这些难题还没理出个眉目,各大区经理又开始反应公司物流有问题,产品质量偶尔不稳定,新品上市速度慢,广告投放也不够强,有限的预算不能到中央台去跟500强公司拼,在地方台播放又过于分散……
另外,公司许多销售老手被同业挖角,有风声说不久还会走一批。提高薪酬水平稳住这些人吗?可是固定成本会偏高。提高奖金比例,销售老手又觉得看得到吃不到……
随着会议的进行,销售老总心中越来越没底。而心中的另一个隐忧越来越强烈:曾与自己竞聘销售总监职位的这些大区经理是否会对自己心服口服?
以上这些现象是否很熟悉?一个刚刚从大区经理位置升上来的销售老总,常常在新职业起点上,面临这样的挑战和变数。这时新销售老总常常用做大区经理时习惯的方法来应对:一是分解销售目标,二是解决具体问题。这两种方法对付区域市场可以,对销售老总这个岗位而言,却没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使用一致又可行的策略来展开工作。结果不仅疲于奔命,有时还适得其反,最终使新职位成为职业生涯的噩梦。
这时,他需要一个经营罗盘,找到清晰明确的方向,描述清楚战略任务与具体行动之间的逻辑,以足够的证据与自信说服众人,方能带领整个销售团队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7key-1:“部门经营罗盘”的主要内涵以及详细的技巧、方法与工具。
销售部门的经营罗盘
罗盘是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的。罗盘中央的磁针永远指向北方,以指引方向。一系列同心圆圈则蕴涵着事务之间的关联,呈现繁杂事务相互间的逻辑。
与此相对应,经营罗盘作为一种实操工具,也具有两大功能:描述战略,规划部门行动。它能够帮助销售老总弄清楚部门存在的理由、部门的角色定位、部门的前进方向、管理的重点、绩效考核的依据。
典型的经营罗盘包括三个逻辑相关的层面:
第一,我们要服务谁?满足他们哪些需要?创造哪些成果?
第二,我们用什么方法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哪些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三,需要哪些支持要素?搭建哪些平台?
有了重点清晰的经营罗盘,销售老总在承诺自身使命、制定部门行动时,就不会遗漏关键要素。
如果以上的描述还比较抽象,那我们现在用案例来说明:经营罗盘是如何简单、完整地呈现出一个企业的主要策略选择,以及所有的管理要素。
案例1:
某机械设备制造商的销售老总选择世界五百强作为目标市场,这个客户群体的期望是品牌、产品系列化、卓越的性能与可靠的质量,以及系统坚持可靠的服务。有了这些,客户可以接受较高的价格。
由于客户总数量不是很大,就“销售额=客户数量×平均销售金额”的商业模式来看,策略重心应是争取关键客户,并提高每家客户的总销售额。
人才策略上,销售人员数量不用多,但每位都要是“顾问型”的高手。他们的底薪较高,不仅要考核是否完成销售任务,还要非常重视销售过程与客户关系的深耕。而人才的稳定性更是生存的关键。
关键流程上,品牌建设、客户开发与维护、系统化的服务体系,都必须做得比竞争对手好。
文化氛围方面,则要强调专业性、卓越服务。
运行机制要保证严谨的过程与正规化的沟通与授权。
it系统则要充分支持客户关系管理与严谨的规范化服务流程。
案例2:
而另一家公司则选择了分散在国内四处的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市场。客户的关键期望是较低的价格,低端的产品线,以及快速的维修服务。他们对品牌与严谨的服务无过高期望。
就“销售额=客户数量×平均销售金额”的商业模式来看,策略重心是如何覆盖更大量的客户,并以较低的成本,来确保低价格的生存与获利能力。
人才策略上,必须选择数量较多、能吃苦、分散在各地、底薪较低的销售人员,考核以结果导向为主,不能使用过于细致的管理方式,否则管理成本较高,分散的机构也不易进行细致的控制。
关键流程便是销售覆盖率、费用控制、回款、物流与零配件的备份。
需要的文化氛围是吃苦耐劳,快速反应,独立自主。
运行机制要能在日常运作基础上加大授权范围,以增强各地的反应速度。但对于费用与回款要严加管理,避免损耗微薄的毛利。
it系统主要能管理分散在四处的大量客户与交易记录,以及进销存、回款等情况。
下面我们就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个经营罗盘。
经营罗盘的指针:客户期望
您要服务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是整个经营罗盘的起点。市场经济的永久课题,便是谁能以较佳方式,持续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事实上,很少有企业是因为不重视营收与利润而倒闭的。倒闭的原因多是因为无法以合理的成本,有效的方法,满足客户的期望。因此,销售老总能否完成业绩与利润目标的关键,首先要做的不是分解目标,而是构思可以满足客户期望的策略。其具体步骤是:
进行市场细分,通过swot分析,参考公司愿景,选择目标市场;进一步分析目标市场的关键需求,并选择要满足哪些关键需求(并非所有的需求都需要满足,满足程度也不同)。这里要特别提醒您的观
念与技巧是:
1.市场越成熟,细分就会越精细,甚至要运用新的观点进行细分。例如:服装业—女装—女性休闲服—青少女休闲服—青少女自然帅气的休闲服等等。
2.除了传统市场外,是否能找到新的市场领域?
3.如何探索到目标客户的需求?已知的需求大家都知道,新的领域、新的需求如何了解?
4.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改变,客户需求也不断改变,如何有效跟随客户进行改变?例如手表已经远远超越了计时的功能。
5.客户需求很多,满足越多需求,经营成本就会越高。满足哪些需求?放弃哪些需求?真正的高手需要学习放弃,并且有纪律地坚持下去。
经营罗盘的核心: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也可称为赢利模式,表明的是企业如何赚钱的逻辑。通常这种逻辑可以简化成一个公式,能否赚钱,则要看企业是否掌握住公式里的要素。
案例1:
某著名餐饮连锁企业的商业模式为:营收=店数×平均来客数×平均客单价。新年度公司的营收增长目标为25%。
经过分析,来年新增店数大约在20%,但不可能一开业,营收就达到平均水平。经过测算,新店销售收入大约只能达到平均单店营收的30%,因此新店的营收贡献度只有20%×30%=6%。
而多数主要店面用餐时间的来客数已经达到90%的饱和度,即使提高翻台率,增长的来客数也顶多只有3%~5%的贡献度。
经过调研,直接提高定价的可能性也很低。
改变产品组合,平均客单价可能会增长8%。
这样加起来,6%+5%+8%=19%,还是无法达到公司25%的增长总目标。
最后,通过在用餐低谷期吸引更多客人,并加强外卖业务,终于达到25%的目标。
此案例说明:若事前不思考商业模式,营销老总光是就25%去进行分解与努力,有时纯粹是缘木求鱼,到头来努力一年,还是无法完成任务。
案例2:
某医药销售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销售额=销售人员数量×平均销售额。该公司现有销售人员约1200人,人均销售额约60万,营收规模在7.2亿元。
公司给销售老总的新年度目标是10亿元。如果直接按人头算,那就需要1660个销售人员。 此时,销售老总得认真考虑几件事情:能有效地补齐这么多人吗?这可不是简单的460人,你要考虑新人的平均入职时间,新人的离职率。如果3月底前能全部入职,战斗时间也只剩下3/4。另外,新人进入后多久才能做到人均60万?
换个角度考虑,销售额=各产品线销售额的总和。销售老总可以想一想,公司的不同产品线,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再换个角度,销售额=客户数量×平均采购金额。那么从客户组合与采购潜力来看,是否有新的机会?
思考不同的商业模式,可以让销售老总站以客观、简单的原则,把握总体目标,掌握管理的关键点,这样运作销售部门就简单多了,日常管理找到了焦点,全体成员也有了共同认知与努力方向。
经营罗盘的支柱:人与事
人才资本
人才资本是商业模式能否成功的一个影响因素。这其中要考虑如下因素:
人才数量够不够?质量好不好?结构合不合理?动力强不强?稳定性高不高?
还要考虑各项要素之间的搭配协同,以招募与甄选、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激励政策、生涯发展等具体方法,来找到那个合适的点。
不同的目标客户、客户期望、商业模式,所组合出来的人才资本策略也完全不同:草创阶段需要能吃苦、共患难、不需高保障的销售人才,但对长期回报要有足够的承诺与吸引力;快速成长期需要与业绩紧密挂钩的激励政策;接近成熟阶段,需要增加成本与费用的考核。
又比如,低成本客户仅需合理的人才,高端应用的客户需要顾问型人才,提供高素质服务的企业(例如航空公司、五星级酒店)则需要稳定、忠诚度高、训练有素的人才。
关键流程
企业的运营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而与商业模式紧密关联的活动,便称为关键流程。
商业模式预测、描述了整体经营,有了清晰的蓝图,您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关键流程来实现目标。高效的关键流程决定了商业模式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也是企业执行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通常销售老总要考虑以下几类关键流程:如何界定目标市场?如何拓展渠道?如何管理经销商?如何做好终端?如何做好促销推广?如何开发客户?如何促成交易?如何做好客户关系?如何确保客户满意?
表面上看,每个流程都很重要,但真正产生竞争力的是有限的几个关键流程。彼得·德鲁克说: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找到关键流程,集中精力把这些流程做得比其他对手都卓越,便是确保战略有效执行的最佳保障。
经营罗盘的支撑:平台
在经营罗盘的体系中,第三个层面是部门运营的支撑平台,可以分成三大块:文化氛围、组织与流程、it应用。这三个要素经常被忽视,却是支持经营罗盘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文化氛围
文化是一个群体中的理念、精神、价值观、期望等要素,展现在外而形成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与工作方式的综合体。文化氛围若与经营罗盘中的其他要素妥善匹配,便会形成一种助力,相反便是一种阻力。
例如公司一向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文化,不太重视过程与细节,而市场竞争要求公司采取“精耕细作”的商业模式,公司便会要求销售人员详细记录拜访活动,并趋于严格控制费用。这样改变后,公司往往失败。原因通常不是缺乏这些构想与制度,而是文化无法适应。
文化类型通常可分成短期与长期导向(销售业绩是短期的,品牌是长期的),结果与过程导向(回款是结果导向,确保高效率的物流是过程导向),创新与稳定导向,开放与保守导向等,销售老总必须根据原来的基础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机结合,如果需要进行变革,文化的调整便是考虑的重点。
组织与流程
为了确保销售管理有效执行,组织与流程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能达到几个目的:组织功能划分、目标与任务的分解与监控、授权的程度、资源的调配、信息的交流等。一般要通过组织架构、作业流程、会议管理、报表管理与沟通协调管道来实现。
例如,某销售老总采用的商业模式是灵敏的供应链策略。它要求及时有效地掌握全国的销售情况、库存与市场变动,并针对个别市场快速反应。这时,销售管理需要强化哪些功能?信息如何交流传递?目标如何反馈?对各地分子公司的授权程度有多大?多久开一次会议?需要哪些报表?如何监控执行情况?
如果这些要素没有建立起来,“灵敏的供应链策略”是无法有效执行的。因为执行力不是简单地喊喊口号,或加强员工责任心就可以解决的。
it应用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到,卓越的企业关注的不是it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在竞争关键点上比对手运用得更透彻。
例如西班牙服装厂商zara,为实现“极速供应链”策略,在市场信息收集、设计与采购的搭配、供应链灵敏度方面,提供了强大的it技术支持。沃尔玛在全球进销存上做到了行业第一。美国联邦抵押协会采用精密的计算方式,快速测算出低额贷款的风险与额度。
一套it系统是不小的开销,技术基础设施能否由成本转化为资本,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设施本身,而在于销售老总是否知道哪些是支持经营罗盘所需的信息,是否知道如何去使用信息。
各位销售老总,您有清晰的经营罗盘指引所有的工作吗?您的团队理解经营罗盘吗?您的主要管理工作与经营罗盘一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