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驰誉流芳凝香百年

在历史年轮逐渐攀升的背后,往往刻画着巨大的辛酸。原本是殖民者成全自己消费并谋取利润的举措,被勤劳聪慧的中国人一真正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接手后,经过一番殚精竭虑、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不懈奋斗,终于使一粒来自异域的种子,茁壮成长为一棵堪与世界顶尖同行比肩的参天大树。

“海到尽头天作岸,心登绝顶我为峰。”青岛啤酒104年的历史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史,折射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奋进不息的精神和追求尊严的历史。百年青啤,世纪经典,她酿造了历史,也酿造了文化,更酿造了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自尊。

岁月如梦往事如烟

1897年11月,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是啤酒的故乡,日耳曼民族特别喜欢啤酒。1903年8月15日,一些来自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英国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及不断增加的侨民对啤酒的需求,在驻有大量德军的青岛岳鹤兵营旁(今青岛市登州路56号),合资创办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具有欧洲技术标准,按当时的最新经验、以当时最先进的设备生产啤酒的企业,设计年产能力2000吨。公司传承欧洲人的酿酒技术,生产设备和啤酒花、大麦芽等原材料均从德国进口,生产工艺严格按照《德意志啤酒酿造法》,主要酿制具有德国比尔森风味的淡色啤酒和慕尼黑风格的黑色啤酒。这是中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啤酒生产厂。她,就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公司投产后不久,其生产的“日耳曼牌”啤酒便成为市场上的热销货,除在青岛销售外,还大量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各大城市和香港地区,并在1906年慕尼黑世界啤酒博览会上一鸣惊人,获得金牌。

慕尼黑博览会金牌是一顶世界级的桂冠,一家工厂刚刚建立三年,便把这顶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仿佛是一种征兆,预示着日后还将大有作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陷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遂乘机取代德国侵占青岛。1916年9月,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买下,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并于同年12月恢复生产,产品仍为浅色和黑色两种啤酒。自1916年9月至1945年8月,“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持续经营近30年之久,在这期间,特别是1938年以前,该“工场”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曾使啤酒最高年产量达4663吨,产品销往中国各地,使用的商标有“青岛”、“朝日”、“麒麟”等。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派员接管“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并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两年后,改名为“青岛啤酒厂”,啤酒商标仅保留“青岛牌”一种。这一时期,青岛啤酒产量最高时曾达2800吨,产品甚至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被誉为国货精品,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在畅饮来自祖国的佳酿时,所品尝到的绝不仅仅是清醇的酒香……

1947年,由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全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青岛因地处战略要塞,所受的影响也就格外明显。1948年,青岛经济萧条凋零,青岛啤酒厂因原料、燃料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生产每况愈下,只能惨淡经营,啤酒年产量由最高时期的2800吨降到1200吨。

斗转星移万象更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的山海河城虽然依旧,但时起命脉已换,她壮美的青春勃然焕发,昔日的奴隶彻底翻身作了主人,当时“青岛啤酒厂”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从此,这个历经沧桑的啤酒厂回到了人民手中,踏着共和国前进的节拍,迈出了振兴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坚定步伐。

1959年青啤年产量突破1万吨,1963年被评为啤酒行业惟一的国家名酒,1964年国家轻工部提出“啤酒行业学青岛”,专家们编写的《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我国啤酒酿造技术的指南。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青岛啤酒步入空前发展的新时期,80年代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三次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会上荣登榜首,1991年被评为中国首批十大驰名商标,品牌价值历年高居行业榜首,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

90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品牌战略”。1999年,产销量在全国率先突破100万吨,2002年突破300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增长到12%,基本完成了全国性战略布局,尤其是在并购了上海嘉士伯和北京五星等外资控股企业后,轰动了业界内外,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英德商人经营13年,日本人控制29年,国民党政府手中4年,新中国怀抱58年——经过如此曲折起伏,风雨跌宕的一百多年,青岛啤酒终于在人民的手中实现了历史的辉煌。

打造品牌走向世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啤酒行业可谓进入了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国时代”。面对市场“内忧外患”的严峻冲击和挑战,青啤公司决策者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啤酒市场及企业现状后,决定采用超常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品牌、技术、管理、文化的优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和“新鲜度管理”的决策,果断提出了“大品牌”发展战略。

青岛啤酒自收购扬州和西安啤酒厂之后,开创了国内啤酒行业跨地区实施收购兼并的先例,奏响了公司向集团化、国际化挺进的战略序曲。短短几年,青啤公司南征北战,东突西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并购了48个啤酒生产企业,抢占了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战略制高点,在全国织就了“工厂”和“市场”两张生意与营销之网,基本完成了在全国市场的战略大布局,实现了地产地销的战略转变。放眼望去,青啤集团现已成为拥有华南、华东、淮南、鲁中、北方、东北等八大事业部和近50家子公司的大型啤酒公司,她已经由一百多年前刚诞生时的一艘小船,发展成为一支规模庞大、活力四溢、前程无限的远洋舰队。

在国际舞台上,青岛啤酒厂自建厂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有产品远销境外,因其质量优异而被华侨誉为“国货精品,民族瑰宝”。建国后,青岛啤酒一年比一年产量增长,连续出口始于1954年,1972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1987年4月,青岛啤酒厂正式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成为集产、供、销干一体的外向型企业,结束了30多年来依靠外贸公司代理的历史,从此,青啤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更是如虎添翼,从1987年到1992年,青啤又成功地开辟了欧洲、亚洲等市场,先后与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建立了销售总代理,年销售量在欧洲市场平均增幅为23 2%,在东南亚市场平均增幅为3.4%。

青岛啤酒现已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稳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许多外国人是通过青岛啤酒进而了解青岛,了解中国的,他们将青岛啤酒称为“china beer”。

牵手奥运享誉五洲

2005年8月11日青岛啤酒成功成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奥运和青岛啤酒在走过百年辉煌后再次喷发新的激情。这标志着青岛啤酒在其品牌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步伐,也更好的诠释了其新时期的品牌主张:激情成就梦想。

青岛啤酒以“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新时期的品牌主张,口号鲜活,时代感强,对于吸引年轻一代的啤酒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寻找到符合企业文化的品牌主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百年品牌,毫无疑问,青岛啤酒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许多其他品牌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知名度,但是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新颖而务实的品牌文化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在充分分析了青岛啤酒的发展之路后,青啤找到了“激情成就梦想”的百年企业精髓。青岛啤酒百年来坚持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种文化其实就是充满激情的文化,青啤人用激情来酿造啤酒,并且让消费者在畅饮啤酒是享受属于自己的激情时刻。这种文化在青啤公司,体现为和谐,体现为青啤人饱满的工作激情,青啤人把激情渗透到每一瓶啤酒中,以酿造高品质的啤酒而感受成就和自豪。

“激情成就梦想”这一品牌主张的提出,不仅与“青岛的、世界的”、“百年青啤、百年品质”、“酿造激情、酿造快乐生活”等是一脉相承,而且也是对百年来品牌内涵的浓缩和延伸,从“青岛的,世界的”到“激情成就梦想”,即说明了青岛啤酒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也体现出了从目标到内涵的不断完善。

获得奥运会赞助使得青岛啤酒借助奥运平台进入了体育营销的新轨道。激情、梦想与奥运所蕴含的内涵不谋而合,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不谋而合。每当奥运会开幕,全球都沉浸在欢乐、激情、进取的氛围中。青岛啤酒和奥运会这一共同的诉求点,将使青岛啤酒和奥运会更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青岛啤酒也将会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

目前,“激情”这一概念已经成为青岛啤酒上下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词汇,并融入了每一个青啤人的生活和工作。这不仅是青岛啤酒与“激情”之间所蕴含的哲理与文化内涵得到了深刻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青岛啤酒实现了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变,正在朝着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快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