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请用“中国力量”来营销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方案调整公布。在这次调整中,国家法定节假日增加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

对于中国营销来说,这一小事件背后隐藏的一个巨大的变化初见端倪,一种趋势的力量正在积聚爆发。也许,我们可从下面这一系列看似不关联的事件中找到答案。

2006年年底,《大国崛起》在央视热播,一时间,大江南北,无不在讨论《大国崛起》的内容和话题。一部电视纪录片,能让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津津乐道,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探月卫星以“嫦娥”来命名。“嫦娥奔月”这一几千年来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神话梦想终成现实。这是一次将中国的神话故事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行动,“嫦娥奔月”的成功,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探月工程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威慑力,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神秘文化,让他们在感叹中国航天技术神速推进的同时,也被中国拥有这么美丽的神话故事所折服。

2007年11月10日,火箭队104:88击败雄鹿队,姚明与易建联首度在nba同场竞技。这一天,姚明拿下了28分10个篮板,易建联12投7中,其中三分球2投2中,拿下了19分,创下进入nba后的新高,当天比赛他的9个篮板以及34分钟的上场时间创下赛季新高。这只是近年来nba比赛中的一次普通比赛。然而,若在几年前,世界根本不可能通过nba看到来自中国的力量。

我们可以隐隐感受到这样一种正在变化的趋势力量:中国,越来越不可被忽视。这一隐藏在空气中常常不容易被查知到的字符信号“不可忽视的中国”,实际上为中国企业营销战略转折带来了巨大机会。

中国之所以不可被忽视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在逐步强大。2007年中国gdp预计将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第三。在中国经济崛起中,中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这种自信心最终将表现在中国文化上面。在汉唐帝国称雄于世界之时,中国文化曾经引领着世界风骚,但随着中国近代的落寞,中国文化曾经一度陷入了近乎末路的泥沼。伴随着中国的复兴进程,中国再次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中国的文化也将再掀狂澜。“嫦娥奔月”,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增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正是民意体现和这种自信力量的最终落注或者说是以上的因果。

不久前的《麦肯锡季刊》,曾经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这样的一段评价: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之后,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的影响之巨大也许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消费者不会慢慢西化,而是会表现出一种将传统价值与现代品味相融合的特征。他们的影响将越出国界,远及四方。

是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使得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化越来越充满自信,这种自信促使中国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且这种自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开始由隐性走向显性。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内,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凭着直觉,已经暗合了这一规律,在营销上通过实践证明了他们的成功。如果将近一年来,发表在我们杂志上的一批企业的成功案例堆放在一起,我们或许能更真实地感知到这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服装业的中华立领把中华民族文化渗透到国际服装舞台,打造出比肩世界的中华时尚,才子男装将民族国粹元素创新融入现代时装设计中,充分体现现代男士富有柔情的东方绅士形象。结果二者皆大获成功。

烟草业的黄鹤楼通过现代科技和中国元素的融合,打造了黄鹤楼高端品牌,使得这一品牌的销量在短短几年内从20多个亿跃升至100多个亿;白沙卷烟打造的高端烟草“和”牌香烟,更是站在世界烟草业的角度,使它能代表中国文化同世界其他品牌相抗争。

白酒业的水井坊将中国元素设计和中国地域文化结合,成功地打造了中国高端白酒第一品牌;国窖1573融入中国元素诉求到产品中,同样非常成功。

建陶业的马可波罗打造的“中国印象”系列地砖,成功地将中国文化当中的“容”、“儒”、“雅”、“和”文化通过产品、装修设计,引导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识别并抓住了这悄然到来的营销机会,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