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如何应对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种情势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国的公共危机都会给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预防、预警和化解体系变得刻不容缓。本文中,笔者主要讨论了当前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试图把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引入危机管理机制,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矩阵式管理模式

根据“中国首届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高层论坛”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时间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仅2004年全国就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

一、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在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一个国家要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必须建立系统的微机管理机制。但当前,我国目前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在体制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但任何大灾大难都是对各级政府的综合性考验。其次,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管理系统落后。再次,应急技术落后。这严重的制约了危机控制和解决的效率,使得公共危机得不到控制,从而给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第四,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目前我国宏观的、系统的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公众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因此,我国必须建立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决策分析机制,切实做好经常性的预案和工作准备,形成一套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本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先有先进的理论指导。

二、矩阵式管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需要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转变,这就要求政府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反应快捷灵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向市场学习,引进矩阵式的管理模式。

所谓矩阵式管理,是指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管理方式,平衡企业运营中分权化与集权化问题,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更加高效地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这种组织结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信息线路较短、信息反馈较快、提高工作效率而降低成本,强化组织的应变生存能力,从而逐步克服政府机构讲话的缺点,增强政府效能,有效的防御公共危机。

在矩阵管理模式的应用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矩阵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矩阵式管理结构在文章中的运用:

(一)改善政府的管理结构,再造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专门设立综合公共危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面的危机防范和化解政策,同时设立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在各部内设立危机管理岗位,定期分别向危机管理委员会和部门领导报告本部的危急情况,同时在危机管理委员会和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调解公共危机管理职能,从而形成在危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相互配合、齐防共管的全面危机预警体系,而且避免了层层上报引起的效率低下。

(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由于官僚机构本身的官僚性和领导本质,政府的领导层普遍缺乏一种危机意识,因此危机管理委员会和各部门要相对独立并和一定的行政级别对应起来,除此之外,与政府平级的人大常委会召开听证会,负责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进行监督,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三)构建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设施。为了实现综合的危机管理,应在政府内部构建综合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设施,包括支持综合危机管理程序的庞大数据库。综合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结构须依托金融机构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综合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架构应当能够将信息技术、定量模型和复杂的处理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综合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架构中,人们首先要对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危机进行量化度量,这包括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基础架构中,还应当包括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中包括历史上或以往或其他国家有关危机的数据等。

三、其他措施

此外,政府还需要完善其他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立法步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严格规范紧急状态时期政府形式的紧急权力,要么在《宪法》中规定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要么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以此来详细规范紧急状态时期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但我国但在《宪法》中却没有规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也没有一部统一的《公共危机法》,结果是法律制度单一,影响了统一指挥的效果,同时也容易导致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大包大揽,过度救助的后果。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公开信息,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妥善处置公共危机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中,政府必须率先启动,采取有力措施:第一、必须披露正确的信息。信息披露正确与否对于会不会导致危机,危机向什么方向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在公共危机到来时,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和建议更为宝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和民众两者的共同“代言人”,市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

(三)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危机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综合素质。法律经济分析学派经常提到的著名的“汉德公式(b≥l*p)”就特别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在该公式中,b为投入的预防金额,l为事故的发生损失金额,p为事故发生的几率,这一公式被认为判定行为人有无过失的准则。这种旨在推进预防投入的公式经实践操作后,被认为既符合实质意义,又符合经济效用的标准。政府要面向公众,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加强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形势下,公共危机一旦爆发,意味着爆发国经济损失的日益增大,世界的经济形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总之,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时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政府的服务职能凸现出来,政府的公共危机预警和化解体系才不会偏离市场和为大众服务的初衷,政府的效能也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春华,《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

[2]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

[4]苏耀先,《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三忌”》

[5]陈列,《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整合机制研究》

[6]宋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