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开发地头力——经营管理的本真

我提出中国管理受美国数字精英管理的影响太甚,并反复强调日本经营企业的方式。有些网友以为我是一味哈日,要去搬用日本管理方式。这是对我的误解。中国经济保持30年奇迹不减,大危机中又成为一道独好的风景,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我们学了谁的的经营管理方式。其中最深刻的道理就在于千千万万中国企业人头拱地往前走的魄力、韧劲和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反复强调的地头力。我的判断,还得到了任正非的证悟。

以地头力来透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中国本土的原创。地头力是我对中国企业实践长期观察的初步结论,能够在华为等中国一线企业得到印证我很欣慰。当一个人地头力源源不断时,他就可以在天地之间安身立命;当一个企业地头力源源不断时,这个企业就可以积蓄推动世界改变的力量;当一个国家地头力源源不断时,这个国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类福祉。

土生土长的地头力

地头力,这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指嫩芽拱开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推展开来,就是不受什么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很不幸,这个词,也被日本人学过去了。

日本还出了畅销书《锻炼你的地头力》。“地头力”是指不靠记忆或经验得来的知识,是一种现场瞬间反应的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近年日本企业越发重视地头力,原因也在于企业认为当面临从来没遇过的新挑战时,如果一个人能够快速反应,清楚说出自己的逻辑和假设,言之成理,并具说服力和沟通力,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一个公司的强盛,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地头力”是否强劲,在于公司是不是建构在“地头力”的基础上。

对地头力的把握,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而必须从现实的过程中把握。李小龙的截拳道给我们提供了解析地头力的最好标本。

截拳道与武术中的禅

日本人不怎么看重近现代的中国人,但是对33岁仙逝的李小龙却推崇备至。他们奉他为“武者之圣”。李小龙借“截拳道”给后人讲述了“武术中的禅”和“生活中的禅”。

1960年代,十几岁的少年李小龙,喜好练拳,老是惹事生非,甚至招惹了黑社会,在香港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美国。当时他特想拜见华盛顿大学的武学教授一度。因他是黄皮肤少年,一度教授是全美知名的武术大事,后者不想践踏。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李小龙,看他玩儿了几下,听他说了一通,一度教授就住院了。

为什么住院了?他一下子看到李小龙的拳有哲学。而他积累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武学体系却没有哲学基础,因此不会长久。一下子悲从心头来,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太郁闷了,只能住院。后来,一度教授称为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有力助手。

李小龙一个少年有什么哲学呢?李小龙说要还原搏击的本真。搏击就是一下子把对手击倒,没有什么套路,没有什么体系,说大战几百回合,几千回合都是假的。搏击就是讲究一下子把对手击倒。他从击剑中受到启示,阻击同时就是进攻,遇到什么对手都讲究一下子的力道和功夫。

有一回李小龙在美国跟一个高手过招,用了30秒才把对手击倒。李小龙反复想为什么、为什么?想了半天闹明白了。原来他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拘泥于咏春拳的一些固定的步法,另一个是拘泥于拳头和脚来击打对手。李小龙醒悟到这是错误的。搏击就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最接近对手的部位就要发力,是肘就用肘发力,用腿就用腿发力,是屁股就用屁股发力,石头就用头发力。从结果出发,截拳道由此成型。

李小龙强调在搏击中要有一种整体思维,一种整体把握的视角。他说,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个方面,事物有许多面,但每个人不必把自己束缚于一个层面上,我们必须亲自去体会事物的整体。要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发展,而你整体发展以及于整体之每一面才是”。而且,一个人欲了解自己,也必是由与别人接触后,方能反求诸己。

现在流传着“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之间的或然选择题。这个二选一的游戏是一个误导。是与非的战斗,是人类的一块大心病。有这种分别心的人,做一件事困难重重。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明白,一发之差犹如天壤之别的道理。李小龙提出的整体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去掉这种人为的分别心。真正的智慧,不是将好的东西从坏的东西中抢出来。好的东西总是有坏的东西相伴,坏的东西总是与好的东西结伴而行。有了是非选择,就丢失了整体感,就屏蔽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无所好也无所憎,不漏掉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细微处见功夫。

用一双童真的眼睛,一无色彩地观察事物,也就是能以单纯的本真来观察事物。一个人一旦能够超乎其所做事务成败的关切,而安心做事精进,也就发现了自由为何物。人们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或“场”中,就能发现一发之差带来的天壤之别,这也就是搏击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李小龙从来没有把他的截拳道只当成一门搏击术,他更认为这是人们通往个性解放的途径,是通往心灵之从容、精神之宁静以及深知自我的大道。截拳道的主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也即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地发展自我。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固定的形式,无法适应真实情况,制造槛笼罢了。而真理是在牢笼之外。破除障碍,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地扩展自我。个中的关键在于心灵与意志地适当运用。

李小龙坚定地相信,“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物,富有创造性,任何时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体系重要”。确实,一个人不在于地位多高,财富多广,而在于是否能够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

所有的抱负和理想,都要在做好一件事中得到体现。或者说,能够扎扎实实坚持做好一件事,才是通往心灵之从容、精神之宁静以及深知自我的大道。李小龙在讲一种积极生活的禅。他给我们指出了走向自我解放的道路。当然,他也给我们指出了开发地头力的重点和路径。

地头力是一种突破性思维和一种开拓能力的集合

李小龙的截拳道,首先是一种突破性的思维,突破了所有那些既定的“真知”与“真命”。从截拳道来看,突破性思维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从结果出发”,从搏击的本真出发,不要从你掌控的资源出发和你的能力出发;二是一种整体思维,一种不是把事物割裂开来的认知,一种在关系中反求诸己的睿智;三是“单纯化思维”,不要把事情想复杂了,把你的注意力锁定目标。从结果出发,整体感,单纯化这是截拳道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地头力简单地说它是一种突破性思维,这种突破性思维有三个,就是从结论出发,整体感以及单纯化。

地头力不简单是一种突破性思维,更是一种突破性的力量和行为。嫩芽拱破地墒破土而出的那股冲力,就是地头力。可以说,地头力是是一种不找借口头拱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一种现场瞬间反应力量,一种在行动中开辟道路的力量,一种现地、现时、现场、现物解决问题的突破性力量。

地头力常常表现为一种顿悟,一种“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灵机一动,看上去来无踪,去无影,实际上却是有着扎实的基础。

简单说,创业初期企业家的地头力,可以概括为敢想、敢做敢坚持的开拓能力,一种摈弃成见往前拱的能力。这时主要体现在企业家和创业团队的身上。

李云龙地头力的升华

地头力最佳的诠释者,是《亮剑》中的李云龙。如果让李云龙恪守一个军人服从的本职,一切严格照命令行事,让他打阻击他就不能出击,让他围平安县城他就不打进城去,那么就没有了他创造了那么多的战争奇迹。李云龙强势的地头力究竟有哪些素质构成呢?

我看至少有这么几条:1、一种勇于承当的使命意识,这种使命意识可以燃烧起每个人的激情;2、一种清空能力,可以随时放下归零,忘掉所有教条;3、一种假设能力,一种从结论思考的能力,很快能够把战役的集中假设找出来,然后一切为了那种最佳的假设去努力;4、一种整体思维能力,一种俯瞰力,像一只雄鹰盘旋在高空,然后一个富冲下去逮住猎物;5、一种单纯化的能力,一种抽象力,只简单锁定胜利,而不去管什么重要人物有什么重要命令;6、一种引爆全员激情的能力,拍人一下肩膀,喊一声小名,看人一眼,就能把人搞嗷嗷叫,只想往前冲;7、最后还有一种整合能力,战争需要整合一些什么资源,就去整合什么资源。

李云龙的身上就具有一种勇于承当的使命意识。对待战争,他始终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一旦上场,必定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亮相”的一拱到底的“地头力”,那份“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就足以让敌人胆寒。

很感谢《亮剑》的编剧,没有过度抬高李云龙。他在最后的演讲中的一句话,我特别欣赏。他说,一支部队的魂魄,就是这支队伍的首任行政长官个人的脾气、性格、精神所决定的,他压根就没有提解放全中国的使命意识。李云龙说得很到位,特别符合今天的企业。按照李云龙的语式,一个企业的文化或灵魂,是由这个企业创业人的脾气、性格、精神和境界等确定的。

李云龙的地头力,不是简单一个人拼刺刀的能力,也不是指挥上有多么远见卓识,而是能够贴近一线,抓住一刻接一刻的现场变化,当机立断。同时还能够建构了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场”,释放整个团队的地头力。李云龙在最后的演讲中还特别申明,众多英雄往往容易在一个团队中涌现出来。

从一个人的地头力,到一个团队或组织的地头力,这是李云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地头力结下的中日忘年交

2008年我读到日本管理大师河田信的著作《丰田管理方式》(铁道出版社2009.3),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对其中揭示的经济信息三层次模型,尤其倍感亲切。于是,去年我两次邀请河田信老师到访中国,一次是9月份《经理人》中国ceo第二届年会,第二次是11月份在杭州举办的地头力训练营。

在杭州,河田信老师听了我一晚上的地头力演讲,特别兴奋。他回到房间里,上网用日语搜索“地头力”,发现地头力已经有几本畅销书面世,地头力的概念已经很流行了。67岁高龄系统设计的教授,比照着我的演讲,追索着他30多年对丰田方式的研究,最后得出了结论:丰田公司确实是建构在地头力之上的。

河田老师第二天上午作演讲,几乎成了地头力的演讲课。他把丰田方式的各个层面的极致和精进,都从地头力的角度给予说明。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常在西湖周边散步。浩淼的西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磁场,置身其中,在中日两国公司的现实困扰及其强势地头力的相互印证,使得河田老师这个研究世界管理几十年的教授,一次次地激动起来。下面把的几个观点在这里做一个简单归结。

丰田公司是建立在地头力之上的。丰田公司的核心就是赋予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就是把每个员工都看成是创造者。丰田公司规模如此之大,只是在危机中受到有限的伤害,就是因为公司的基因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创造者。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公司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都是保证能够充分释放一线员工的创造力。

地头力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河田老师说,美国上个世纪的3位管理大师,提出过“墨菲法则”、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那是对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文艺团体,抑或是企业组织,都适用的概括。但是那些概括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概括,而没有提出一种他们自己也能信服的出路。地头力,可以填补这个空白。任何一个组织形态,只要能够释放全员的地头力,这个组织就会强盛。反之,一旦组织成员的地头力削弱,这个组织必定会萎靡不振。

地头力是东方崛起、西方衰落的根本。现在西方公司组织的发展,深深坠入科学数字管理的轨道,坠入erp、六西格马等数字陷阱而不能自拔。他们已经成为过往历史数据的奴隶,已经成为二手货的俘虏。难以再有创造性了。东方公司却不然,我们中、日、韩公司,还处在上升的过程中,一大批的企业人都在那里安心追求精进、极致、改变,都在追求最大限度释放个人和组织的地头力,这是东方企业崛起最关键的东西。

河田老师毕竟是一个系统设计的博导。他感觉我对地头力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他主动提出要帮我下一个定义。这对我当然求之不得!河田老师一边沿着湖边走,一边摇头晃脑地推敲着。

他说,地头力概念最重要的是清空,要清空一切成见、经验、戒律、教条,利用你的直觉力,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就是“清空”、“直觉力”、“现场发现解决问题”。

我给他打岔说,前些日子我跟一个哲学家朋友薛为昶交流过,他说你这个地头力只是灵机一动呢,还是有理性的因素在里面?如果只是灵机一动,没有理性参与其中,那就不可以广泛复制,因此也就没有生命力。

河田老师说,这个容易,可以在最前边加上“在一定的框架下”。

我说,您刚说了要“清空”这个、“清空”那个,怎么又来“框框”了?

他说,我说的不是“框框”,我说的是“坐标”。

我说,“坐标”?难道就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准时化”和“自働化”?

他说,不是。是多维坐标!

“多维坐标”多么好地概括!多维坐标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磁场”或“道场”,也可以就简单地称为“场”。给地头力建构一个强大的“场”!这个思想解决了我长期困扰的问题。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上去就给了河田信老师一个熊抱。

把河田信老师的话概括一下,地头力可以作如下规范定义:在一个组织的特定坐标或场中,清空一切经验、教条、成见、束缚,用直觉力,对现实真问题做出反应,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地头力。

河田老师的“坐标”或者“场”,是理解和把握地头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说丰田公司建构在地头力之上,实际上就是说,丰田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坐标”或“场”,使得任何一个现场的任何一个员工,都能够成为自觉的创造者,都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地头力。

20世纪流行的西方管理,注重外在开化的经营管理,重点放在经营战略、全球化、公司制、股东价值经营、erp等层面上。而丰田、京瓷、本田等一批日本公司,则更加注重内在的开化,注重现地、现物、现时地头力的开发。日本管理大师河田信在跟我交流时,反复强调,21世纪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来自内在的开化。

内在的开化,不在于学习多少二手货,不在于学习多少企业经营的理念和哲学,而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全身心投入,把它做好。做好一件事,无论多么有权威了还能一个人从头到尾做好一件事,而且能持续做好一件事,这是开发地头力的全部秘密。唯其如此,才可以通往心灵之从容、精神之宁静以及深知自我之大道,就可以开发地头力,释放出无限的潜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个性和人生。

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亦如此,一个国家亦如此。我有一个梦。这就是:中国千千万万的民企、国企都能够建立在强势的、源源不断的地头力之上,中国人也就承当起最大限度地提升给人类福利层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