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企业实施bpr七步走

许多企业以为实施了bpr,有了bpr“垫底”,就把信息化仅仅当作“穿一件新衣服”这么简单的事来看待。但实际上,bpr作为一种具有穿透力的管理思想,的确能让企业家在思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保持清醒,认识到信息化的复杂性;但是,正如当前管理学界对于“回归基础管理”的呼唤一样,企业基础管理的规范和健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几乎每个实施bpr的公司和提供bpr咨询服务的公司都会提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这也意味着没有一套可以适用于任何企业和任何一个bpr项目的标准方法。但是根据美国bpr专家j.teng对众多企业和咨询公司所采取的bpr方法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可以看出多数bpr方法都可由以下七个阶段的工作来概括。

设计远景:企业高层主管应当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考虑bpr。在信息化项目启动的第一阶段,高层主管就应当考虑到bpr的必要性。过去的流程是否需要做根本的改变?企业信息化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有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推动后续的流程改造有条不紊地进行。

项目启动:在此阶段企业高层主管要确定哪些流程需要再造,设定清晰的流程再造目标、成立bpr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一定要让了解企业业务的高层主管直接加入项目小组并担任主要领导,要防止让it部门来主导项目小组。联想erp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他们曾经让it人员主导业务流程改造,结果难以推动工程进展。后来他们决定让熟悉业务的企业高层主管来主导erp项目小组,结果消除了bpr的障碍,推动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流程诊断:对现有流程和子流程进行建模和分析,诊断现有流程,发现流程中的瓶颈,为业务流程再造定义基准。尽管一些专家认为bpr不应当拘泥于当前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忠实地描述现有流程,在此基础上寻找流程再造的突破口还是最直接的方法。此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两步:首先表述现有流程;然后分析现有流程。联想在推行bpr时,就曾经画出了现有工作的80多个流程,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发现了应当进行改造的流程。

设计新流程:在分析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流程原型并且设计支持新流程的it架构。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定义新流程的概念模型、设计新流程原型和细节、设计与新流程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和设计新的信息系统。有许多业务流程分析工具如aris、idef、bpwin等都可以在此阶段使用。

实施新流程:新的流程是否可靠、方便、完善,还有待于这一阶段的检验。在bpr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在此阶段,工作方式的变革容易产生一些困惑,需要通过管理层、项目组和员工之间的广泛沟通来消除矛盾。例如,有一家烟草公司在实施bpr的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工作方式,引起了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争议,双方都认为应当由对方来输入一类单据。最后,实施小组的负责人从物流的合理性考虑,决定由采购部门输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终于使得员工熟悉了新系统,结果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流程评估:业务流程再造结束后,就可以根据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当前流程进行评估,看新的流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持续改善:一次bpr项目的实施并不代表公司改革的任务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需要持续改善才能实现。这种持续的改善实际上就是不断对流程的分析和改变。

按照这里提出的步骤,bpr可以有规划地进行。但是,这并非成功的保证。bpr类似一个乐队以一个全新的风格演奏一支乐曲,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小心谨慎。不少企业却是大胆有余,谨慎不足,难怪哈默认为美国企业70%的bpr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