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知识管理与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企业的管理中心开始向以客户为核心转移,客户资源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如何挖掘和扩大客户资源成为获取市场优势的关键。为此,现在有关客户的管理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围绕客户关系管理出现了很多的管理工具和技术系统,如从国外传入我国的crm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大多还停留于对客户资料的分析应用上,其目的还是为了扩大销售额,增加利润。据调查,80%的企业应用crm都是失败的,主要是因为crm虽然强调与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意识到客户知识的重要作用,没有实现与客户真正的互动过程。而一个组织长期的成功及增长依靠的是对(企业、客户)知识的有效扩展、使用及管理。知识管理理论的出现,使我们对客户资源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客户知识是公司重要的知识资产,是绝大多数公司市场开拓和创新所需的最重要的知识;它是公司生产、研发和把握市场机会的基础,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如果公司能够同客户建立起密切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客户的情况及客户所掌握的知识,无疑会使公司紧密地贴近市场,大大提高公司决策的准确性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了融合客户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方法,韦兰和科尔首次提出了客户知识管理(ckm)的概念,开拓了企业客户管理的新阶段。随着对crm不断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许多学者将目前正在兴起的知识管理研究引入到crm之中,提出了知识型crm的概念,并指出在crm中对客户知识方面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客户知识管理在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决定了其经营管理必须以客户为导向,也决定了银行业可以成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理论界对实施crm的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实践中crm在金融服务业大量应用的效果评估却并不乐观。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crm的应用受到来自文化、人力、实施思想认识、流程、数据集成、技术和结构等综合因素的制约。

高互动、高知识密集度的商业银行需要客户管理的新方法,应当将知识管理(km)的战略、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商业银行的crm当中来,将客户知识(隐性和显性知识)整合到商业银行的服务流程和体系中。

将知识管理思想和方法融入到中国的商业银行crm管理体系,旨在确立、维持和发展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运作构架和机制,该机制全面实施于银行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以金融资源为基础、以客户知识管理为中心、以提高银行客户忠诚度并以最大回报为目标,以客户知识的有效分析、储存和利用为基础实现客户快速反应,提供客户一对一、交互式的个性化、全方位服务,达到银行服务过程自动化,并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客户知识是企业进行商务活动所需要的一类重要的商务知识,包括与客户有关的知识以及来自于客户的知识。

(一)与客户有关的知识。对于个人客户来说,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教育状况等背景知识以及客户的需求偏好、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希望等;对于公司客户来说,包括公司的发展沿革、经营范围、行业特征,甚至于公司管理层人员的一些情况等。

(二)来自于客户的知识。指客户能够提供的知识,尤其是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知识,包括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方法、程序、经验,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客户间的矛盾与协作等,如个人客户所偏好风险的程度等;公司客户所经常使用的结算工具、经营状况、资金财务状况等。

二、客户知识管理在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中应用的表现形式

(一)识别客户价值。客户的价值对于身处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商业银行来讲,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一般对企业来讲,客户是指接受公司的产品服务或信息的任何个人或团体。然而,对商业银行这样为数以万计的个人及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来讲,仅仅对客户作这样一个界定似乎没有太大意义。这是因为,当客户接受了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收入和利润。但是,不同的客户所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不同,也就是说对商业银行而言,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价值,如果不加区别,把具有不同价值的客户同等对待,商业银行就难以在经营管理中实施差异化策略。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对客户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识别高价值客户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客户信息深层次的分析,可以按客户价值对客户进行科学的分类。从“量本利”角度出发,客户大致分为四种类型:1、“睡眠”客户,只有一个空账户;2、“低价值”客户,平时只进行一些小额、传统的存取款交易,现金流量不大;3、“有价值”客户,存款或信贷、销售收入金额较大,且有较频繁的消费或其他交易记录,经常使用银行的各类结算工具,现金流量较大;4、“高附加值”客户,除具有第三类客户的特征外,同时对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参与度较深,对银行服务往往提出个性化需求,有时需求甚至是苛刻的,而一旦满足其需求,往往会给银行带来“超值”的回报。

对于不同层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银行应更多地关注3、4类客户,千方百计地针对这些客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以实现 “银企双赢”的目标。例如,许多企业集团实施的是跨区域经济战略,需要利用全国的网络资源为其提供信息、结算、信贷等一篮子金融服务,银行也因此推动了网上企业、清算系统、科技手段的加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运作中客户与银行之间“双赢”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那些规模较大、贷款较多、效益较好的集团企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持续给银行带来最好的利润回报,这就引申出一个“优质客户”价值取向策略转变的问题。因为银行的资金是有成本的,也是有限的,从提高资金回报率的角度应该筛选那些风险低而产出高的客户为“优质客户”。根据贡献的大小,有价值客户又可分为一般客户、重点客户和核心客户。对于一般客户,应深入了解其具有共性的投资理财需求,对其投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开发出一些建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以自助服务为主的投资理财服务。对于重点客户,银行应为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投资理财服务,引导客户的投资理财行为,满足其潜在的投资理财需求。对于核心客户,银行要积极参与客户的经营活动,预测客户的投资理财要求,适时提供能提高客户收益的投资理财建议,与客户建立稳定的、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无价值客户和低价客户,银行可采取抛弃策略,通过提高服务门槛等方式使这些客户自觉地转投其他银行。

实现“价值客户”的维护与开发。对银行来说,流失一位有价值的客户不只是失去一笔交易,而是失去客户购买银行产品所带来的利润,以及通过他的口碑引起的一系列影响,这便是客户的价值。研究表明:不少银行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客户所花费成本的5倍,减少客户背叛率的5%可提高银行利润25%~85%。因此,赢得更多的优质客户,也就赢得了更高的价值。因此,目前国内银行的客户发展策略就是要找准市场,对不同价值的客户实施差别化的、一对一的市场营销策略,特别要把营销重点集中到最能给银行带来效益的核心客户身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掌握客户资源是银行赢得市场和获取价值的基石,创造新型客户、开发潜在客户、赢得优质客户,是银行做大做强的保证。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说过:“公司的首要任务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创造顾客’。”在紧紧抓住现有优质客户的同时,银行必须积极争取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在对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成长性好的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及时介入,全面跟进,从一开始就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把合作关系巩固下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