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草根的胜利

2009年3月18日,这对中国本土品牌来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日子,原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一伟大的历史决定,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对于我们关心和支持民族品牌的消费者来说,这一决议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颠覆。商务部称,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在前不久,很多著名的财经人物都在鼓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种种好处,大都忽视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种种弊端,甚至连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都在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呐喊助威,龙永图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避免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出现“政治化和民族情绪”。“猪卖得出去,对一个企业家是件很光荣的事情。”龙永图说,“我们要祝贺朱新礼养了一头好猪,这个猪养得很肥,才能卖给全球最好的企业。如果汇源果汁没有今天的品牌价值,可口可乐就不会收购它。”

龙永图曾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此外,龙永图还负责中国与联合国各发展合作机构间的多边经贸关系事务,全面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事务,并积极推动区域间经济合作。他强烈呼吁人们以全球视野看待外资并购,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避免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走出去”遭遇同样困境。当然,在这里,笔者没有并没有诋毁龙永图先生的意思,笔者只是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今天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了汇源,那么明天可口可乐可能就会并购娃哈哈,凯雷就会并购徐工。

事实上,龙永图先生谈到的一点,笔者非常赞同,那就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但是,据媒体披露:“汇源目前掌控着国内10%的果蔬汁市场份额,该市场价值去年增长了15%至20亿美元;可口可乐则占有9.7%的市场份额,并主导着稀释果汁系列饮料。中国是可口可乐的第四大市场,也是与其对手百事可乐竞争的主要战场。可口可乐作为全球最大软饮料制造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有率第一,其约70%以上的收入来自碳酸饮料,然而近几年碳酸饮料的市场呈逐年下降趋势,非碳酸饮料逐年上升。虽然可口可乐也开发了“美汁源”等果汁饮料,但销量仍不敌国内汇源。”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从市场份额及市场控制力、市场集中度、集中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及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此项集中进行了审查。审查工作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过程中,充分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经审查,商务部认定: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此外,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那就意味着垄断了中国市场的果汁市场。对此,在前不久,笔者曾经就力挺宗庆后先生,笔者力挺宗庆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写了《娃哈哈营销革命》这本书的缘故,主要还是由于我国品牌在外资并购的过程中遭遇雪藏,激发了笔者支持宗庆后的决心,因为不想让曾经活跃一时的国内知名洗涤用品品牌活力28、白猫、熊猫、天津加酶等,如今大多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则是奥妙、碧浪等国外品牌的悲剧重演。可能有人认为我是小题大做,也可能有人认为我哗众取宠,但是,笔者要告诉大家的是正是因为国人喜欢猜疑的原因才导致了宗庆后一个人在宽广无边的狂野中呐喊,从而让更多的人沉默。

谈到宗庆后的呐喊,我们不得不从2007年开始谈起,起因是宗庆后与达能的合约纠纷,最终演化为中国现代商业史上最激烈的一次交锋。双方仲裁、休战、诉讼、调解等真刀真枪打了一年,还没有缓解的迹象。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合同的纷争,是一个商标归属的争论,而实际上是庞大利益归属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家与跨国企业在华利益的重新分割,尽管纠缠不清的利益表露出的是紊乱的价值,但是中国企业家勇敢站出来,并且很坦言地对跨国企业集团说“no”,这是中国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警示,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应尽的义务。

在这里,笔者想起了向文波,始于2003年徐工科技收购案至今未果,由于向文波在他的博客中炮轰徐工并购,特别是自2006年6月8日起,向文波在博客上表示愿意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也就是26亿元人民币收购徐工(后来提高到4亿美元)。正是这篇博客文章引发了一场空前争论,相关各方对此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旁观者则众说纷纭。在随后十多天里,向文波在另外9篇博客中论证,三一这样做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因为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发展产业,而战略发展产业主导权是国家主权。

在这里,笔者同样想起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华为并购3com、一家中国公司收购硬盘商希捷,……这些并购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政府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从而迫使终止了中国企业的并购。同样的并购,为什么美国总是以国家安全为前提,多次否决了外资并购威胁到美国安全的企业。

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称,“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经济战略和经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从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意图有三:一是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条件,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二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占领、控制国际市场;三是培育中国市场,最终占领、控制中国市场。如果说第一个意图还只是短期的,因为中国的要素成本不可能永远低廉,那么第二、三个意图显然是长期的,因为市场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外资的逐利行为本无可厚非,但站在我国的立场,我们不能无视外国势力蚕食和鲸吞我国战略性产业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研究发现,从1993年以来,外资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到2004年已接近31%,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25%。如表1-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目的就是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从而导致寡头垄断市场。从产业市场控制层面就不难看出,根据我国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表明,截止到1995年底,在517个小类行业中,外资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就有133个行业。在133个行业中,外资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介于30%—40%的行业有50个,较有代表性的行业有啤酒制造业、微型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棉针织品业、洗衣机制造业、起重设备制造业、电容器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介于40%—50%的行业有26个,如服装制造业、空调制造业、半导体器件制造业、电真空器制造业、摩托车整车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介于50%—60%的行业有30个,主要有钟表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方便主食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交换设备制造业、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大于60%的有27个行业,代表性行业有碳酸饮料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收音机与录音机制造业、复印机制造业、通讯终端设备制造业、照相机及器材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小轿车制造业、集装箱制造业等。

从1995到2004年的十年间,外资控制中国大陆市场的这种局势不仅没有得到扭转,而且还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04年,我国工业39个分行业中,已经有9个行业的外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4个行业过半,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两个行业的外资在大陆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70%(详见表1-2)。对这些外资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产业,对此,国内的专家就极力呼吁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因为这些产业很可能转化为外资主导的二元市场结构,从而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研究发现,造成外资企业垄断中国21个行业的主要原因就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盲目引进外资,从而加大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为了引进和留住外资,不仅不纳税,甚至还享有很多想象的权力,比如家乐福,由家乐福组织的促销闹剧瞬间演变成人间悲剧,山城的这次绝非孤立。早在2005年2月1日,成都家乐福双桥店在所谓的开业促销活动中因为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而导致促销现场混乱。在数千人抢夺特价商品的“肉搏大战”中,有5人在践踏中不同程度受伤。此番家乐福促销悲剧异地重演,实则是以血的教训榨出了企业促销罔顾社会责任的惯性顽疾。发生在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导致已造成3人死亡,医院收治31人(其中7人重伤)的严重后果,重庆政府为了留住家乐福,只是草草处理,如果是中国超市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很难想象这个超市还能开下去,但是家乐福可以,由于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问题,这就给外资企业对中国法律置若罔闻提供了温床,对此,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多次强调:“有一些地方政府大力引进外资,造成了外资企业垄断某些区域,比如家乐福,高额的费用造成大量供货商不仅拿不到钱,反而还欠家乐福的境地。”不管是向文波、郎咸平,还是李德水,他们倡导的就是对中国企业应有的保护,这才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保障。

通常,外资企业都是并购中国的一些龙头企业,而且还附上很多条件,如果中国企业拒绝并购,一方面外资企业采取的策略就是控告中国企业在外倾销,二就是控告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第三就是搞臭中国企业。达能与娃哈哈事件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其实外资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垮或者搞臭中国企业,从而让外资企业垄断中国市场,实现他们奴役中国劳工、污染中国环境、欺诈中国经销商,压榨中国上游供货商。因此,中华人民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那是一次伟大的、正确的裁决。在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对外公布了出资179亿港元的高价全部收购汇源果汁,这一消息立即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以各自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如果汇源被收购,我今后不再喝汇源了”,不少网民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联合早报》甚至用“从此不喝汇源果汁”为题报道汇源被收购一事。据新浪网调查,47万网民参加,调查显示,80%的网民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近80%的网民认为这项收购涉嫌外资消灭民族支柱企业;另有65%的网民不看好可口可乐收购后的汇源果汁。从新浪网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草根的胜利,更是中国经济安全的一个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