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学思想的管理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9-0072-01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学思想的管理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必须把教育思想管理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人是管理中的首要要素,因而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应成为当今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高等院校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基地,作为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源泉,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中为“本”的“人”很多,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员工、学生家长等等。但是核心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为何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

当前中国,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象牙塔里的学生与高校之间屡屡出现冲突,甚至引起司法诉讼。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法制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彰显“自己主体性”的意识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实际上还存在着瑕疵,包括维权定位的不准确、权利义务意识的不平衡和维权手段过于激烈等等。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上要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是解决该矛盾的途径之一。由于时代特征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又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存在一些弱点。如在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关系上,一些青年学生存在着重视科学文化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现象;在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关系上,一些青年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关系上,一些青年学生存在着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价值取向过分向个人倾斜的现象;在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关系上,一些青年学生富于理想,向往未来,但对国情和现实了解不够,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来指导他们的行为。自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相应出现以后,一些同志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学生工作就是学生专职人员的工作;不少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和院系办公室不是直接面向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工作部门面向学生,这样一方面学生工作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学生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因此,以人为本的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要考虑那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发展问题。

2 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分类管理思想。做学生工作要多进行对比,一个比较大的、简单的分类就是男生与女生的差别。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实际上男女不平等仍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有实验表明:大学生对男性成功归于能力高和具有良好的个性;女性成功则归于运气好和条件优越。这从侧面反映了女学生自我期望值低,依赖性强等心理特征。在做学生工作时.要对女大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成功教育。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管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上比非贫困生差,其中抑郁、焦虑、强迫和敏感等心理问题尤其明显。因此.要增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缓解贫困生的精神压力。此外还有比如差生与优生的区别管理;心理有障碍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区别管理;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学生的管理等等。高校学生工作观念既包括对学生工作的看法,也包括对工作对象即学生的看法。在对学生工作看法方面,以往的学生工作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倾向:①如事务主义的观念,学生生活,事无巨细,都纳入学生工作范围,学生工作人员是“管家婆”的形象;②包打天下的观念,凡是学生的问题,都认为与自己有关,在周围其他同志出现“你们的学生”的同时,学生工作人员也形成了“只有我关心学生”的观念;③怕变求稳的观念,只要学生不闹事就行,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心,等等。对学生的观念存在着摇摆不定的现象:当学生发展顺利,学生积极因素表现充分时,对学生存在着过分迁就的倾向;而当学生消极因素表现较多时,又对学生存在过多限制的倾向。这些都表明,我们缺乏对学生工作科学的根本的评价。学生工作观念突破,要改变具体事务主义观念,确立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改变包打天下的观念,树立全员学生工作的思想;改变怕变求稳的观念,树立积极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改变对学生过于迁就、过多限制观念,客观认识评价大学生的发展,等等。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尽早形成关于学生工作的大纲和基本工作规范。关于这一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做法可资借鉴。如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先后在1937年和1949年两次发表“对学生工作的认识”来规范和指导高校学生工作;在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也对高校学生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细的工作职责。现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已成为指导和规范我国高校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了高校德育规范化建设和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形成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纲领性文件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工作纲领性文件的形成将极大地推进高校学生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学生工作观念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