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浅谈中学老师管理要以人为本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的管理的研究,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老师的个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学校管理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对老师实施管制,而对于如何实现人的价值重视不够。以人为本,在做好老师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老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学之道,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如何建设教师队伍管理体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近年来,不少教育管理中都提出了要“ 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那么,教师管理也应该“以人为本”。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教师的个性化管理,学校领导必须做到转变旧的管理老师的思想观念。

一、管理行为中“权治”到“情治”的转变。以往,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通常侧重于“领导说了算”,无视教师的感受,这样不仅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更大程度上还会摧残人、摧残精神和摧残文化,束缚甚至压抑了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因此,在这里特别强调,管理者要实行“情治”,工作由“强加”变为“委任”,通过调整管理行为,创造一个为促进教师发展服务的教学管理环境,让教师活得高兴、干得痛快。“情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决定:首先,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喜欢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其次,部分教师往往比学校领导更加专业,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学校领导掌握得更多,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再次,教师被学校委以重任的成就感需求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

二、管理方式中的“管”到“放”的转变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后,我认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而言,好的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这里的“放”,也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的放矢,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个性专长,留点工作弹性和空间。如不应强求备课形式的统一,不必苛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等,对象有别,要求不同。由于教师具有自主性,他们不愿受制于一些刻板的工作形式,如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并且教师从事的是思维性的工作,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制定弹性工作制,在核心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之外,允许教师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及地点以把个人需要和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降至最小。

三、赋予挑战性工作与一般工作人员相比,教师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当教师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学校领导就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但已疲惫于当班主任的教师可让他试试当教研组长。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教师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师当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学校领导;另一部分人却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教师的需求,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都将是可比的。

四、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评价的反馈不断调整的,像社会的其他活动一样,教师的发展也需要由制度来保障。教育评价就是这样的一种重要制度,评价是推动或者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措施,它是教师发展的指挥棒。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兴奋剂,建立激励教师的和谐的评价机制,激励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校和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虽然兼顾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但最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分值给教师排队,分出若干等级,这样的评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教师之间在知识、技能上相互保留,心态上勾心斗角;“末位淘汰”等企业化管理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缺乏可操作性和相应的法律依据。教师的发展显现出阶段性,不同阶段教师成长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发展的内容与目标也就不同,为此就必须建立不同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标准。教师评价,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推动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必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也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的重点。

总之,学校领导管理教师应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使学校成为师生的乐园。和谐的校园,给教师以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空间,给教师以极大的对话空间,给教师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师的发展注入活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即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而教师的素质,是软实力能否得以提升的关键,也是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张胜芳.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11).

[2]何光辉.改革学生管理推进素质教育[j].六艺读,2004,(10).

[3]李仕武.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06).

[4]杨文汉.给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空间[j].西京报,2005,(03).

[5]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6]王玉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