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超女”,一个品牌化的标本

前一段时间,有人指斥“‘超女’这种娱乐背后隐藏着对青少年的毒害”,“是对艺术的玷污”,要求有关部门“免除这种毒害”,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者和赞成者展开论争,网络和各媒体纷纷刊载消息和议论。无庸讳言,“超女”已经成为湖南电视和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品牌,其形成和运作都涉及到当代文化中诸多观念的汇聚与碰撞。因此,发生这样的论争是具有必然性的。应该说,这是好事,通过这种论争,可以明确许多基本的原则问题,这对于我省乃至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对于文化产业的开拓等,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目前的一些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应该明确一些基本的原则,加强疏导和引导,使其有利于促进我省电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此,笔者有几点基本的看法:

首先,对一种文化现象有争议是好事不是坏事。历史文化就是在不断的争议中向前发展的。对待文化上的论争,应该持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参与者和评说者都要避免简单地上纲上线,避免非理性的情绪发泄(这一点对于网络上的论者们尤为重要)。

对“超女”持否定态度者往往简单地自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一味强调高雅文化艺术的至高无上性,对大众娱乐文化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不去关心大众的基本文化娱乐需求及文化消费心理,故导致立论的偏颇与绝对,其动辄祭出“封杀”论的思维更与时代发展的趋向相背离;而许多对“超女”持肯定态度者,则将“超女”式的大众娱乐文化视同整个文化,或替代整个文化,以此作为文化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同样是十分偏颇的。

上述两种思维,都将大众娱乐文化与高雅艺术简单地对立起来了。大众娱乐文化与高雅艺术这两个方面是不能也不会相互替代的。“超女”够不上阳春白雪,但也并不就是低俗,它受到如此多群众的喜爱,让那么多人感到开心、关心,必有其存在的理由。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不应该无视群众的这种喜爱、开心和关心,更不能将自己的喜好和理念强加给群众,或者以这是“对艺术的玷污”为由呼吁“封杀”。对于“超女”,也应该持宽容的态度。一位网友说得好:既然允许在经济上探索着前进,也应该允许在文化上探索着前进。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出来之后,不要上纲上线、究其一点不及其余,而应该从整体上看它给社会带来了活力还是带走了活力。

其次,必须看到,对于大众娱乐文化和大众文化消费,我们以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目前大众娱乐文化和大众文化消费的兴盛,提醒我们应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大众娱乐文化的兴盛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需求基础和社会心理动因,湖南电视文化的发展、“超女”现象的出现等,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性,有其顺应社会文化发展动向的深层缘由,这些都颇具文化和文化战略、文化政策等层面的启示意义,值得好好地探究、总结,并上升为理论、规律。例如,“超女”带来的大众娱乐“狂欢”,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很大的范围和程度上使人们(特别是青春期的青少年们)获得了一种心理宣泄和疏导的渠道, 一个社会具有这类正常的心理宣泄、疏导的渠道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课题。湖南省在这方面取得的许多经验和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是非常值得珍视和认真总结的。

“超女”现象的兴盛,“超女”经济的兴起,“超女”品牌的形成,“超女”运作模式的启示性,都涉及到文化产业改革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其导致种种争议是很正常的事情,“超女”现象及其引发的大论争可以成为解剖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创新的一个有益的标本。而“超女”现象及其效应的热烈程度与广泛性,则证明了湖南文化软实力的强劲影响力、吸引力。

从文化产业机制的创新来说,“超女”是电视湘军的典型性产品,电视湘军的诸多特质在这种运作理念和机制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实行观念变革;创新体制、机制;解放人才这个最根本的生产力,使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意精神;充分发挥传播的力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娱乐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之传播开来,成为文化魅力的自然表达……这一思路和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创新的示范意义。

最近召开的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湖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笔者理解,“文化强省”之“强”,就是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文化品牌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切实增强自己的软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较大的文化发言权,具有强有力的文化导向力、感染力、吸引力、扩展力,形成强劲的文化产业效益。过去,人们都习惯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这个习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了。

——文化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陪衬和跳板。文化产业要加速发展,力求成长为整个经济中的一种支柱性产业,为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

——文化,要登台唱戏争当戏台上的主角了!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和战略性升级,要求我们具有世界眼光和市场眼光,在明确世界大势和周边形势的前提下,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差距,运用市场法则和方法来改革原有的文化体制与机制,创新求变,优化我省的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我省的软实力,使之“发展成为全国最活跃、最有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得湖湘文化底蕴的特色产业”,让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创意湖南,传播中国,辐射世界——在这一方面,电视湘军一直走在前列,从体制改革到机制转换、运作方法上都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而“超女”,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典型性的品牌化标本,值得从文化产业改革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和创造性推广。

例如,如何运用“超女”的运作思路和运作模式来振兴湖南戏曲,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振兴湖南戏曲,有识之士们已经呼吁多年,但成效一直不够显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今社会里具有重要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电视传媒介入不深、因而普通民众参与不够。近两年来,笔者一直呼吁用“超女”的运作模式来打造湖南戏曲的文化娱乐选秀活动,以营造浓厚的群众戏曲活动氛围,带动社会性的群众戏曲活动的发展,吸引民众的积极参与,进而达到振兴戏曲的目的。今年以来,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省文联等联合举办的“十九和弦”及“超级戏乐会”等活动拉开了湖南戏曲选秀活动的帷幕,意义重大。正式按超女运作模式运作的“超戏”,已不像“超女”那样纯粹是一种电视娱乐选秀活动,它将成为戏曲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在新的社会生活背景下顺利转型和“突围”性新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超戏”将是对“超女”的升华,而“超女”作为一种典型性的新媒介品牌化标本与样板,其价值、意义和影响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诠释。

从“超女”到“超戏”,湖南的文化娱乐品牌将会证明,文化品牌完全可以创造社会和经济的双效益。

(作者单位: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