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经济危机之下如何解救中国房地产市场

近日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诸多言论都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寒冬。笔者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被政府、学者和消费者这三只无形的大手给挤压起来,尽管大家的目的是为了挤出泡沫和水分来,但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一些地产商可能会被挤出血来。

昨日央视的《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重庆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报告,可以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芮成钢做了习惯性的评论,谈到房地产的高利润问题,甚至是暴利,感觉到无比的痛心。

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退的迹象,消费者不买账,政府态度不明朗,银行不冷不热,在这样的状态下,房地产商的确是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作为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业不会颓废太久,但孰生孰死可就比较难于定夺了。在这样一种骑虎难下的境况下,如何振兴房地产业呢?笔者有这样几点认识,和读者分享。

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基本上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地方政府卖地、银行贷款、地产商开发、消费者高价买房或者国有企业和单位卖地,银行贷款、地产商开发、消费者高价买房。可见这是一种杀鸡取蛋的发展模式。地方经济的或企业的发展靠什么?靠卖地。地产商发展靠什么?靠银行贷款和卖房。消费者靠什么买房?靠银行贷款和工资。这样的一种经济循环带来的是什么?地价上涨,盲目投资,消费能力不足。无论政府、银行还是地产商和购房者都准备靠房子来赚钱,利润从哪里来?这种经济模式就是死亡经济模式,必定不会长期存在下去。

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

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怎么来落实?以沈阳铁西区为例,铁西区是沈阳工业的基地,拥有一大批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国有企业,它们一没技术,二没人才,三没资金,如何发展与振兴?房地产商来了,再加上政府导向,将位于城市中心的土地卖给地产商,再在郊区的工业园里廉价购置土地建设新厂房,由于巨大的地价价差,换来了这些国有企业的继续发展下去的资金,可以买新设备,可以聘请高级人才,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可以获得运营资金。就这样,本来一汪死水变成活水了,房地产业发展了,国有企业发展了,老百姓能上班了,应该是天大的好事。可是最终资金的来源在哪里,银行和购房者。

中国购房者的消费能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确有一批人先富起来了,但依中国的房价和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远没有达到相匹配的程度,但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来购买这么高的房价的房子,来为政府买单,为落后的国企买单,为银行买单,为房地产商买单呢?原因就是那些真正的消费者还要再为另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买单——炒房团。于是,中国的房价就像风筝一样,飘飘然地直窜云霄。在这样的房价下,真正能够买得起房的人少之又少,于是房地产整个产业链就成为政府、地产商、银行、炒房团、富人、官人之间的游戏,真正的普通消费者搅进来的还真不算多。如今,真正的房产消费者醒悟了,金融危机携手经济危机也来了,地产商们才想起拉真正的消费进来,政府也想方设法地让真正的消费者进来,为时太晚,恐怕地产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不出点儿血,真正的消费者都不会买账。因为是这些人让中国真正的地产消费者多年的住房夙愿化为泡影,当然也要让这些人挣钱的愿望化为泡影。

政府也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时候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老百姓住不上房子谁之过?政府责任最大。为什么?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地是人民的土地,为什么人民住在自己的土地上盖的房子还要交钱?我想给政府提点建议,政府不要再向开发商收取土地出让金,而是要向想住大面积或别墅的人征收土地消费税。这样就可以解决开发商资金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真正消费者买不起房的问题,也可以让那些想买大房子、想买好房子、想买多套房子的人多付出代价。

这样的政策有以下几个好处:

1、政府不再为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发愁了。

2、政府也可以有一部分消费税的收入。

3、真正的房产消费者能够买得起房子了。

4、地产商不再为庞大的拿地费用而发愁了。

5、将房地产变成了政府给予百姓的一种福利,社会稳定了。

6、有了房子的中国人将会崩发出无穷的活力,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利而无一害。

即有批评也有建议,希望政府、地产商、银行、富人们、经济学家们,真正地听听来自于民间的建议,把中国的经济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