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从学生的就业看中国管理阶段

受访者简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工商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全国咨询师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企业研究会常务理事。

从本科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的变化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黄津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作为教育者,从学生的分配可以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1992年以前是第一个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大家都认识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借助于市场机制,通过竞争配置资源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独立法人;谋取利润是企业的本质动机,企业需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客户是企业的“上帝”,生产的目的应当是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是企业活力的基础,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资源;质量、价格、服务、创新是企业制胜的主要“武器”;“对外开放”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缩短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但是这个阶段又可以再划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就是改革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招也好分,因为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还不是很多。第二个小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个时候的市场营销已经开始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渐进式进行,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东西就开始不好卖了,管理热点切换到了市场营销,这个时期的营销也就是推销,主要是靠点子、营销广告、推销技巧等,当时营销很热。

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期到2000年。这个时期实际上市场经济已经开始,发展私营经济,这时候的会计和营销、管理人才开始热起来。

这个时期的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了以下特点:一是从政府导向到市场导向;二是从追求产值增长到追求经济效益;三是从短期经营向持续经营目标努力。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不必主动规划未来,一切听从政府安排;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了调动企业积极性,先后实行了利润留成奖励、承包和租赁经营等激励机制,结果强化了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的动机。1995年以后,我国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近年来又试行经营者股权激励,企业行为开始出现长期化趋势。具体做法是——

普遍制订战略规划。许多企业提出建设“百年老店”的目标,1995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产业发展报告会上,柳传志在阐述联想集团发展目标时说:“我们想做一个长久性的公司,要做百年老字号,不要一下子很出名,利润很高,然后很快就垮了,这是第一条最重要的目标;第二是我们要做一个有规模的公司,要有国际性的市场地位;第三是要做个高技术的公司,不想什么赚钱做什么。”再例如大庆油田公司提出建设“百年大庆”的规划,他们要在已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将近50年的基础上,再实现稳产高产50年。为此,大庆建立了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艺改进在内的科技研发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近、中、远期技术储备。

增加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对于矿业、渔业、林业、牧业等资源依赖性企业来说,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源储备是其能否持续经营的基础。我国石油、钢铁、有色金属、林业等资源形势非常严峻,许多企业在努力勘探和保护国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到国外寻找资源,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积极到中亚、非洲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云南铜业每年出资2000万元支持对新区的风险勘探,与资源所在地政府建立矿产资源战略联盟,组织科技攻关,合理开发矿山资源,提高采收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品牌建设。是否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长远打算的试金石。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许多企业制订了品牌战略。品牌建设从工业企业扩大到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服务餐饮等各行各业。例如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领导下,从质量抓起,建设“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文化,千方百计为顾客创造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第三个阶段就是2000年后到现在。这个时期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比较受欢迎。以前是领导说了算,随着以人为本的内涵逐渐清晰,人的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所以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情况非常好。

这个时候,人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003年底,我国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有全局影响力的竞争”,提出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响应。许多企业建立了从选任、育人、用人、到激励人的人才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企业已经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并且从待遇上体现人才的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也蓬勃展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应用于管理,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它虽然与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企业文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传入中国,在企业中迅速掀起了学习企业文化理论和探索建立本企业文化的热潮,时任湖北二汽厂长的陈清泰首先倡导要建立二汽的文化。尽管1989年企业文化建设有过一段曲折,一些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西方舶来品,不适合中国国情,但是并没有影响企业文化的普及和实践大局。到世纪之交,中国企业家已经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有了高度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在中国经过将近20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包括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工作作风、管理制度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内容体系。由此,企业文化建设渐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