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社区化是便利店的发展趋势

《品牌世界》:现在国内的便利店行业普遍亏损,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陈志华(以下简称陈):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还没有被完全接受的现状。便利店的经营困境在于它和综超的区分还不明显,大社区概念还不突出,同时,它与便利店的选址、行业人才的稀缺也有一定关系。

《品牌世界》:许多人对这个业态进行质疑,认为它并不是适合中国。

陈:目前还没有完全被接受,但采来社区更加密集,就会被接受了。国外理论认为:便利店要在人均收入达到4000美元左右的时候才可以被广泛接受。但这只是商业理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现在国内的便利店发展情况并不比外资的差。至于外资便利店是否就一定比本土便利店发展得好,我觉得衡量标准要依据差异化服务、选址定位和加盟扩张来判断更为直观。

《品牌世界》:在以往,便利店都定位在高档的办公区,现在不少便利店走向社区。这是否未来的一个趋势?

陈:国内的便利店脱胎于传统小百货(杂货店),没有更多地吸收国外管理经验,而且在资金实力上比较薄弱,所以发展得并不好。百货、超市、购物中心是无法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一些便利需求的,因为他们有着地理距离的劣势。便利店走向社区才是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

《品牌世界》:有人说现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便利店形成了充分竞争的情势,您如何看?

陈: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北京、上海、广州在我看来已经具备便利店高速发展的空间,条件比较成熟。

《品牌世界》:但现在有一些便利店开始在二级城市,例如天津、海口、珠海等城市扩张,它们走这条路的考虑是什么?

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战略准备。这些城市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虽然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满足便利店发展的层次,但两三年内应该可以更加成熟;目前选好一些优质地址,进行布点与前期概念导入是很有必要的。

《品牌世界》:相对于其他连锁店,便利店是利润偏低的行业,您认为提升自身赢利能力的手段有哪些?

陈:国内便利店其实走的是购销的道路,它不具备生产能力。而国外以及台湾等地区的便利店,有很多是快速消费品制造商在做支撑。如统一集团,它可以利用便利店这一渠道很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并有效制约竞争对手。所以他们可以赢得更多盈利空间。对于便利连锁店来讲,和快速消费品企业之间的联动应该是个重要的出路。

《品牌世界》:如果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话,这种与供应商的对话能达到对等吗?

陈:即使不对等,但这是一条未来出路,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品牌世界》:从形式上看,进入便利店的本土企业通常有两种,一是如光明等生产厂家,一是如华联等零售百货企业。为何进入便利店市场的是这两类企业?

陈:光明就是如我刚才所讲的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他们需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来为自己的系列产品提供更好的销售出路,他们的模式如同台湾的统一一样。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而华联之类的则是传统零售企业,作为自身业态的扩充和完善,从更多方面去寻求和消费者之间的结合,以集中采购的供货优势降低成本,并以此来实现渠道的占有。

《品牌世界》:今年二月份,国家商务部向外资企业放开了特许经营,7-11成为首家获得准许特许加盟的店。加盟是否意味着它们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加盟商?

陈:7-11现在正在控制开店速度。加盟这一形式本身就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从加盟商的角度来看,为利益而去,自然要承受一定的风险。而从连锁机构来看,品牌输出可以有效地防范对当地市场不熟悉的风险。转嫁一部分风险,也放弃一部分利润,这是商业交易,是双方的。

(陈志华,零售业策划人、便利店业态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