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制造业战略突围2:自我突围是根本

中国制造业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环节。它所使用的技术都是通用型的。虽然有高新技术的使用,也仅在某个环节和某个行业(领域)。在珠三角,家庭作坊式生产依据占有一定的比例。尔后是小型工厂,这类企业他们没有很强的规模,但他们很有灵活性。即使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他们也会生存的很好。当然,也有不好的。那么他们就会卷起铺盖走人,回家务农。到年份光景好的时候再出来寻找机会。高新制造企业并不多,他们的赢利是有前景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厂区有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产能,容纳了几百、上千、上万的大中小加工型企业。他们的健康才真正关系到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

这些企业常年都依靠外单进行生产。他们没有国内市场,只有一个生产工厂。当国外订单锐减,他们的日子就要走到头了。所以,这类企业今后的生存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他们原意转型,或许还有很大的机会。如果不愿意转型,在没有订单的前提下,他们只有选择关闭工厂。

既然要转型!怎么转?转到哪里去?前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去国外开辟新市场的建议。本篇文章主要是沿袭上篇文章的思想,对如何去的问题进行了补充。

前篇文章提到了生产企业与零售商一起出海或者生产商直接转变为零售商或渠道商的建议。这篇文章是基于生产型企业如何与互联网融合为前提进行补充的。

第一种模式:生产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将企业转型成为定制生产服务商。生产依然在国内,市场依然在国外。那么,订单的来源是不是会变化呢?这是当然的。经济危机下,大量的生产订单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国内零售环境不好,进口商的生意是非常惨淡的。他们往往不愿意再接单。这就给我们企业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互联网,将定制服务延伸到销售终端和消费终端,直接为零售商、渠道商、家庭、团体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国外的零售商、渠道商、家庭、小团体的小批量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他们的成本比以往还降低了不少。但国内的生产商利润不减反而会增加。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制造业的一种自我突围模式。生产企业也要自己种水稻。

第二种模式:生产企业向生产商批发商出口商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将大量的订单生产期望通过小批量生产来实现。

第三种模式:生产企业向品牌销售型企业转变。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面向消费终端的直接销售渠道转变。

互联网商机很大,关键是要企业如何主动的进行自我突围。企业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绝对不是想想就可以成功的。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餐馆生意不好。老板为了把生意重新做的红火起来。投入重资,重新装修饭馆。新饭馆重新开业后,生意依然不好。

一日,无意中前去吃饭。我才知道饭馆生意不好的真正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服务不够好;第二厨师手艺欠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私房菜做的不像私房菜,家乡菜做的不像家乡菜,家常菜做的不是家常菜;第三缺少一个干练的大堂经理,这个也是关键。

其实呢,老板很想模仿深圳餐馆的生意模式。认为把装修弄到和深圳餐馆一样的豪华就可以啦。其实他错了。形象神不像才是关键。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创新时最容易犯下的一个错误。

总之,企业过冬平安与否,根本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知道企业转型是一个自己打败自己的过程。企业从辉煌走向生意的谷底,不仅需要头脑的清晰,反而更需要激情。其次,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信念,积极转变经营观念,提升治理企业能力,才能做好转型。最后,创新一定要有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去的创新型人才及骨干力量,没有人,再好的想法也是纸上谈兵。

唯有如此,企业创新才能成功!企业转型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