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零售商与供应商博弈中的管理道德问题

摘 要:道德约束人的行为合乎社会环境的需要以求生存质量更高,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时刻用法律的标尺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还要学会用管理道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经营行为获得利益相关者们的认同,让经营之路越走越宽、持续发展。

关键词:零售商 供应商 管理道德 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209-02

近来一些零售商开动扩张的战车,连锁开店扩大营业规模的同时,在“终端为王”的名义下也开始加大对供应商的挤压。进场费、促销费、堆头费、店庆费、灯箱费等等名目的收费使供应商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接受这些条件,根据《中国经营报》的统计约80%的供应商那就是为零售商打工根本赚不到钱;如果不接受,要么是早已泥足深陷,资金链难以维系,要么是商业通路中断不知何去何从。落入这步田地,供应商怨声载道,却未能让零售商心生怜悯,收费价码仍然不断攀升。于是,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恩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个别地区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甚至发生了暴力冲突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终于酝酿出台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等两部法规以打击和遏制终端为王者的嚣张气焰,维护公平交易。透过商场上弥漫的硝烟,笔者认为这场商战的实质反映出的其实是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管理道德的缺失。

一、管理道德的缺失使商战没有赢家

道德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称。不同的人是非观念不同,对什么是符合道德的行为的判断也会因人而异。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它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体现企业的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是指导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的标准,是一个企业在处理内部问题及与外部环境相关问题时所采取的道德标准和准则,是企业调节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许多世界著名企业都在自己的企业宗旨与目标的表述中让人体验到深厚的管理道德的底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说:“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品质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以尊严对待每一位员工,视之为个体。在业务的所有层面追求诚实、正直、合乎伦理。”日用消费品行业的领导者宝洁公司本着“产品完善;诚实与公平;尊重与关心个人”的原则驰骋市场,所向披靡。正是在管理道德的支持下,象摩托罗拉公司、宝洁公司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才能历久弥新,使企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可见,管理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影响深远,值得企业予以高度重视。

不幸的是,在今天国内企业的商战中,“急功近利”的做法被肆意膨胀到了极点。家电业、通讯业、医药业等多个消费品行业的市场上,占据和垄断终端优势的零售商们滥用手中的资源损害供应商的利益,使原本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失衡。目前超市发起的“圈地运动”,供应商被“高收费”压得喘不过气来,究竟孰是孰非要靠管理道德的标准来检验,符合管理道德的理念和行为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反过来,违反管理道德的行为,即使能获得眼前利益的满足,也迟早会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得不偿失,失人心者,失天下。曾经在哈尔滨火爆一时的隆马特超市就是一例。隆马特超市开业之初顾客盈门,因此有了向供应商肆意索要的资本,结果过高的收费最终会叠加在消费者身上,供应商以次充好,产品的质量泡沫增加,消费者不会买账,零售商信誉一落千丈,落得个关门大吉的下场。

在这场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博弈中没有赢家,按着经济学中社会分工的理论解释,供应商和零售商本应是价值链上实现产品价值的不同环节,没有孰重孰轻。但是没有了企业管理道德的约束,零售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择手段,将本应该承担的成本转嫁给供应商,压低采购价格,提高附加费用,使供应商逐步丧失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的经济基础,疲于应付零售商越来越多的苛刻条件,产品创新能力无从建立,从而使得零售商达到顾客满意的能力和方法越来越单一,最后会使得行业整体创新能力降低,消费者的整体满意率降低,市场的终端需求下降萎缩!而消费疲软将意味着更深刻的危机,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零售商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二、管理道德在商战中的重要表现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前提,这不仅是一条被西方企业管理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也早有记述。孔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但同时他也告戒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事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规则,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电影《无间道》中的经典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公平健康的商业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但这一过程同样要求参与者要遵守规则。管理道德作为指导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的标准,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它是企业发展在政策层面的、文化层面的、更高理论层面的指导方针和行为规范。管理道德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公司如何对待员工。《劳动法》明文规定不能解雇妊娠和哺乳期内的女工,却有企业想方设法将怀孕的女职工推出门;电视上也曾报道过南方一些地下黑加工厂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竟然雇佣童工进行生产!所有这方面的例子包括雇佣与解雇、工资与工作条件、员工隐私等等都表明了企业的管理道德水平。可以想象当消费者了解到关于这些企业的真相时,还会买他们账吗?因此,公司对待员工的种种行为做法是善是恶,起关键作用的是这家公司奉行的管理道德是正确还是失误。

2.员工如何对待公司。和员工控告公司的不公正待遇相比,公司将泄露业务机密、违反合同提前跳槽、作假账吃回扣的员工送上法庭的事例也不少。这样的员工在职业环境中没有受到很好的管理道德的教育和熏陶,以至于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持不住方向,做出了害人害己的错误选择。

3.公司如何对待其他公司和其他人。这里包括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们,如对待顾客、供应商的关系,对待竞争对手的行为,与股东、工会以及当地社区的交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案例: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恶意降价打击竞争对手、生产不安全的产品、做假账逃避税收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公司的管理道德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道德的策略

只有对管理道德建立起应有的认识和尊重,供应商和零售商才能各司其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不断创新,持续发展。零售商以终端为王自居凌驾于供应商之上,将自身利润的实现寄托在对供应商利润的挤占上,从而渐渐失去了锻炼培养和建立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看一下同为零售企业的沃尔玛的做法,它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细小琐碎,但销售额却超过那些卖汽车飞机的大企业;它不是高科技企业,却在1985年率先在零售业使用卫星指挥全球的物流配送;它第一个使用商品条码;它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满足越来越多的不同消费者。试想目前国内的零售商如果还不收敛自己的贪婪,不用管理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埋头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何以能与沃尔玛这样的商业巨头抗衡?同场竞技生存的机会有多大?到时民族工业、民族商业又将经历怎样的重创?

在商业竞争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认识到,管理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能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道德水平不能光靠政府出台和推行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作为商战的参与者,无论供应商还是零售商都应该从企业自身做起,改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交易。

1.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要充分重视管理道德的建设,积极改善管理道德的实施环境。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表明公司促进管理道德规范化的决心,对内关心员工的冷暖,对外兼顾顾客和供应商的利益,争取利益双赢共同发展。配合目前党和国家倡导的“两风”建设,端正行业风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有利于提高管理道德水平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无论对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外部形象塑造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在企业愿景和宗旨的表述中以书面形式阐述公司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以此为戒指导公司的行为决策。

3.为员工提供管理道德方面的培训,制定一个员工如何对待利益相关者们的行为指南。明确规定在企业工作期间,如何对待公司、如何对待同事、如何对待客户和竞争对手,让员工掌握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奖励管理道德的促进者,惩罚管理道德的违反者。

4.成立一个专司企业管理道德建设的企业道德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道德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落实,保证公司的各项管理道德规范能传达下去,实施起来,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净化商业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2.王玉等编著.企业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