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教育与管理: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发展,必须依法治教,严格课堂教学纪律,把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前不久,在安徽省长丰县双敦镇吴店中学发生了一起由于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而致其中一名学生诱发潜在疾病后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议论的焦点在于授课教师杨某“不管”的失责行为,其不管行为受到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杨某因此被网友称为“杨不管”。从中可见,新闻媒体聚焦的是授课教师对学生打架事件“管与不管”的问题,这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师的师德问题,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行为规范问题。

教学与管理是不能分离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与互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有序进行并体现管理职能的过程。这一管理职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可控性和有序性。因而,教师对这种发生在课堂中的严重事件,不但要管,当作分内亭来管;而且要敢管,化干戈为玉帛,勇于承担责任;更要善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对此,我们必须分辨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要不要管与该不该管的问题。《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责任“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学生在校学习,学校负有监护责任。教师就是具体的法定监护人。对课堂中发生的打架事件,教师必须依法干预劝阻,有效地说服引导,防止矛盾激化,保护学生的安全,体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相反,对学生打架事件不予管束,对打架学生来说,教师等于放弃了教育机会,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这对未成年人是非常不公平的。推己及人,打架事件必然会干扰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仍自管自讲课。当学生被送往医院抢救时,教师也不随同前往,这种对学生漠不关心的表现,连起码的道德良心也没有,已完全背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分内事与分外事的问题。一般地说,评价一个教师能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主要看他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许多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教师的最高标准,而把整顿课堂纪律、维护教学秩序看作分外之事,特别是担任副课教学的教师更把学生管理推给班主任或语、数、外等主课教师,认为他们的课时多,接触学生的机会也多,对学生的守纪律情况比较了解,而且主课教师的权威性比较高,管理也容易生效。而这次教学事故恰恰发生在地理课上,似乎管理责任不在“副课”教师的身上。这种奇怪的逻辑推论容易使教师陷入思维误区。

其实,从育人的角度而言。教师不存在分内事和分外事,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育人这一根本目标。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使人成为人”,康德曾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的确,从教师走进学校、踏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承担起教育人、培养人的神圣使命,就应该牢记党和政府的嘱托,不辜负家长的期盼和纳税人的托付。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培养成才,把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凡是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有利的事都应积极倡导和践行,凡是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不利的事都应大胆干预和教育。更何况,这一打架事件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义务挺身而出,积极疏导,有效制止。至于副课教师与班主任、主课教师的关系,只是任职课科目不同,在育人角色上是没有区别的。教书育人、全员育人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第三,敢于管理与善于管理的问题。管理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工作要遵循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变化发展的规律,这样的管理才是有效管理。对学生在课堂上打架采取“不管”的态度,实际上反映出教师在管理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片面地认为:在“差班”中即使加强管理也管不好学生,而且这样的管理付出往往没有回报,还可能受到学生的嘲笑和奚落,甚至还可能承担责任,遭到打击报复等,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管为好。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杨某对学生打架事件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不管也不犯错误。这种错误想法和做法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是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指责与打击报复。所以,管与不管的现象背后还存在一个敢管还是不敢管的责任问题。杨某出于个人私心,在课堂上对管理职责麻木不仁,才会出现这种在职不管事、在位不作为的败坏师德的表现。从另一侧面来看,还存在一个如何对待“90后”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这一代青少年学生是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年代出生的,宽容的成长环境、开放的国际视野、丰富的生活体验,使他们后顾无忧、娇气敏感、表现自我。同样,他们在学校中也有更多的关爱要求,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赞美和尊重,他们天真可爱,怀着美好的梦想,需要被他人所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倾听这一代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对学习、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对班集体建设的想法和看法,在师生双向沟通与互动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今,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教育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要不断增强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的因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到引路的作用。杨某对学生缺乏关爱之情,要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也就很难实现。这一打架事件在课堂中发生,也是教师长期疏于班级管理的必然后果。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即: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成长服务;二是提高学生素质,以知识武装头脑,开发潜能,以哲理启发智慧、完善人格,锻炼意志、发挥创造性。前者主要是教师的教育与管理责任,后者主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两者不能分离。因此,教师要把育人为本贯穿于教育与管理的全过程,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纪行为。不仅要敢管,而且要善管。针对“90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采取关爱与严格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首要的是平时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防患于未然。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比如制止学生做小动作,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采取眼神暗示、课堂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一般采取冷处理方法,先是在课堂有效制止,缓和对立气氛,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但课后要配合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耐心开导,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再次,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不歧视和排斥违纪学生,帮助他们共同进步。第四,继续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巩固已有的思想收获,创设志愿者服务机会,让他们在为他人服务中提升道德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当然,杨某的“不管”行为在教师中是个别的,我们应以此为戒,但另一方面,在整顿课堂纪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学生采取训斥、指责、惩罚甚至体罚行为也是不可取、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这种非人性管理行为也应该避免。

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按照“90后”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我们既要反对“不管”的放羊式教学。也不能就此把学生管死。教师的管理职责是扬起风帆,让学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彼岸,体现生命价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期望有效的教育让“90后”一代青少年学生更加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