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实现创意出版需要文化管理

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创意出版应该用文化管理的方式管理,这本是理所应当的,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许多出版社都采用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模式,直至目前,出版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但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仍然是出版管理的主要模式。这极大地阻碍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为管理主要是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进行管理,他想起什么管什么,感到什么重要抓什么,管理的随意性很大,这是一种官僚主义的管理模式,如果管理者水平高,企业规模小,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一个现代出版企业来说,用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是不行的。制度管理是按照一整套规章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管理者的职责是使企业按照一定的制度规范运行,但这种管理模式只适合于制造业。对于一个在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来说,他必须按时作息,必须按照操作规范来操作,否则就会影响生产质量,甚至危害工人身体。但对于一个出版人特别是对于策划编辑来说,他所从事的是一种脑力的创造性劳动,我们是不能用制度将其框住的。那样只会扼杀编辑的创造力。对于出版人来说,用文化管理的方式管理才是最适宜的,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版人的创造潜能。

对于文化管理,目前有许多定义,我个人认为,所谓文化管理是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企业价值观、宗旨、定位、发展战略等对员工的价值观、思想、行为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最大区别是文化管理注重内在的追求,制度管理注重外在的约束;文化管理注重结果,制度管理更注重过程;文化管理注重长远,制度管理更注重眼前。文化管理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的文化管理流于形式,除了作为一个幌子供宣传外,几乎没产生什么效果。文化管理要求管理者自身必须有高远的文化追求和长期的坚持,要求企业文化能深入人心,要求员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人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出版人的思想、行为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因此需要用文化管理的方式。

文化管理要求管理者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对员工的深刻了解和信任。美国耶鲁大学有一位教授十年没有任何成果,甚至很少露面,但学校并没有因此而解聘他,而是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十年后这位教授拿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出版与科研有所不同,一个编辑不能十年只磨一剑,但起码应该允许编辑有足够的自由活动、自由思考的时间。

文化管理的实质是实现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统一,通过给个人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实现公司的发展。google公司为员工免费提供零食及饮料,允许员工着休闲装上班。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g+j公司在其汉堡总部的大楼内设有咖啡厅和咖啡座,公司员工可以在工作的间隙喝咖啡聊天,在闲谈中激发出好的公司发展建议。这些管理的方式都值得出版管理者借鉴。对出版人来说,按自我的兴趣发展,在作者资源的拥有、书稿价值的判断、编辑质量的提高,甚至相应专业书的营销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出版管理者应该给出版创意人提供一个自由创造的广阔平台。

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员工按自我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需要正确处理出版社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如果出版人只顾自我发展而忽视出版社整体的发展,那只能说是文化管理的失败。

出版企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对出版企业的管理要采用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出版企业不仅要做大,要做强,还要做活。只有把出版企业做活了,每一个出版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发挥出来了,出版业才可能实现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