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魏恺:“飘洋过海”度春节

提要:猪年春节,魏恺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南半球的新西兰老家。除了看望家人之外,这一家人打算在新西兰享受一下夏季,“爬山、划船,有很多好玩的呢。”魏恺满脸的期待

来自南半球的新西兰人魏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整整17年。

这位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北京办事处的总经理,已在中国娶妻生子。在这个中西结合的家里,每一年的圣诞节、春节都是非常重要家庭节日。

春节更像一个狂欢节

魏恺毕业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音乐硕士学位,而真正开始令他对中国产生兴趣的,也是源于音乐。

在新西兰读书时,魏恺的音乐教授是当地著名的作曲家,1988年时,这位作曲家曾经带一个摄像组在中国的贵州拍摄了一部反映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电影。

“贵州的少数民族音乐是很有特色的,那里的少数民族数量也很多,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因此,受到影响的魏恺早已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如数家珍,这也是吸引魏恺决定来中国的初衷。

1990年,准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魏恺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第二年,就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专业课程。

对于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魏恺至今记忆忧新。

当时,他和几名北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同学去了大理,正好赶上过年。对当时的情景,魏恺的印象只有四个字:热闹极了。

魏恺租了一处民居住下,“我就记得当时那段时间一到晚上,所有的人都在放鞭炮。那几天根本睡不着觉,鞭炮一直在响。”魏恺说,后来他才知道,放鞭炮并不仅仅是为了庆贺新年,也是为了避邪。

而魏恺记忆中最为温馨的中国春节则是在北京。因为在新西兰读书时,魏恺就认识了一个在当地留学的中国学生,在魏恺到北京之后,被邀到这个朋友家过春节。

“他的父母、哥哥和嫂子还有我的同学和我,一共6个人。”魏恺还记得,那个朋友的家不是很大,但是当时聚在一起的感觉却很温暖。

当时初到中国的魏恺汉语还并不流利,因此他更多的是听别人讲话,当然,他也有动手的时候,那就是包饺子,“他们包饺子用了好几种馅,做得都特别好,不过我做得很烂。”魏恺像个孩子般笑着说,“我记得我们吃了好几个小时的年夜饭,后来都吃撑了。”

那一次,是魏恺头一回在北京的居民家中过春节。中国人的热情与好客让魏恺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人独特的节日氛围,像音乐一样,让他为之着迷。

享受夏天的圣诞节

1992年,获得了英联邦奖学金的魏恺,放弃了到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的机会,决定留在北京。此后,他在中国英国商会担任了5年的执行董事,后来又去了一家美国传媒公司担任部门经理。

2002年,本想回新西兰的魏恺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凯旋公关大中华区的总裁朱伟基。“我觉得这家公司还蛮不错的,回去和我的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再留下来工作几年。”魏恺说,没想到自己一做就是5年。

凯旋公关每年都会在圣诞节和春节之间给员工开一个庆祝派对,“因为我们公司主要是给其他企业做活动,如果是我们内部搞活动,就需要找一个相对不是很忙的时间。”魏恺说。

去年,凯旋公关的新年派对安排在一家泰国餐馆里,活动自然是热闹非凡,“还有一支菲律宾乐队给我们唱歌。”魏恺依然记得很清楚。

除了与公司员工的新年聚会之外,逢年过节对于魏恺而言,与家人、朋友的团聚自然必不可少。

魏恺的妻子就是北京人,两人在北京认识后结婚,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圣诞节和春节都属于非常重要的节日。

“我的家庭比较大,我有三个兄弟,我父母也分别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所以每当圣诞节我们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会有二三十人。”魏恺说,由于新西兰在圣诞节时正好是夏天,所以他们所有人会在户外烧烤,做很多美味的佳肴。

魏恺的父母一家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在圣诞节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去教堂。“我还是合唱团的一员,每到平安夜,我们全家就到教堂做弥撒。”魏恺说,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有时会在家中自己过圣诞节,有时会把朋友们请到家中来,或者他们去朋友家里聚会。

刚刚过去的2006年圣诞节,魏恺和妻子参加了一个好友的家中聚会。20多个朋友,一边品尝着主人提供的各式甜点,一边喝着红酒。“圣诞节有很多非常好听的歌曲,”魏恺说,在钢琴的伴奏下,他们一直歌唱到半夜。

现在,魏恺已经完全适应了在北京的生活,尤其喜欢妻子烧的菜。“她做的西餐很不错,烤鳗鱼、咖喱饭都很好吃。中国菜也很可口,我最喜欢吃她做的红烧肉。”魏恺对吃已经变得很有研究了,“我的口味偏辣一点,所以我很喜欢川菜和湘菜,云南菜也比较喜欢。”

猪年春节,魏恺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南半球的新西兰老家。除了看望家人之外,这一家人打算在新西兰享受一下夏季,“爬山、划船,有很多好玩的呢。”魏恺满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