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你是第几代领导人?

文/智囊传媒管理研究院

纵览21世纪以来的最新管理理论,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对于企业的研究,大家总是在一个点上会合--那就是对企业领导力的研究。

卓越领导与成功企业、平庸领导与失败企业之间有着怎样的必然关联呢?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与美国国际训练协会最近一项专题研究发现:领导模式与企业状况呈正相关。通过对1700多名中外企业领导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卓越领导身上,集中了卓越企业的全部基因密码,破译了这些密码,就揭开了卓越企业的全部奥秘。

一个企业从出生、成长,到成为优秀、直至走向卓越,要经过四个不同阶段,其领导模式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对应的领导模式称之为第一代领导模式,可以概括为“带动式”领导;第二代领导模式可以归纳为“管控式”领导,第三代领导模式演变为“教练式”领导,第四代则升级为“顾问式”领导。

通过中商院对1700多名中外企业领导人及其所在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带动式”领导模式的企业占41%,处于“管控式”领导模式的企业占36%,处于“教练式”领导模式的企业占15%,处于“顾问式”领导模式的企业占8%。这个比例与病弱、成长、优秀和卓越型企业的比重大致相吻合。

第一代领导模式:“带动式”领导

领导者身份:member,即队员;

领导者职能:业务承担者;

基本方式:身体力行;

典型口号:“领导就是榜样”。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创业者所用的都是这种“带动式”的领导方式。例如在作坊式的企业中,店主既是出资人,又是经营者,本身还是“主力队员”;对于基层班组长,是劳模,或者是先进。第一代领导者主要依靠自身的智力和体力来带领企业向前发展。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管理对象逐渐增多,管理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单凭自身的智力和体力应付竞争局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领导更多的高附加值人才,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走过创业阶段而又没有逃脱失败命运的企业,往往就在于领导者自身的能力达到了极限,又无力去整合外部资源,结果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企业的坍塌。

那些有幸突破了这种模式,进入下一代领导模式的,就成为了企业的主体。

第二代领导模式:“管控式”领导

领导者身份:manager,或者是队长;

领导者职能:组织管理者;

基本方式:全面管控;

典型口号:“从人治走向法治”。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再造开始盛行,在那个阶段,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海尔老总张瑞敏砸冰箱”,树立质量意识,建立流程管理,就是“管控式”领导模式的一个缩影。

在“管控式”模式下,企业领导者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以及复杂的管理情境,建立了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一系列管理流程。然而,“管控式”领导虽然把人治变成了法治,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带来了领导的“机械”和“僵化”,结果很多企业在“管控”中失控。德隆系的唐万新,10年间竟未召开一次董事会会议;长虹的倪润峰,在企业重大决策中一个人说了算,一个决策就造成十几个亿的损失;偌大一个国美,部下每天都猜测当家人黄光裕的心思,调动人员随心所欲,连他的亲妹夫也不可思议地“五上五下”。“管控式”领导失败最典型的当数伊利的郑俊怀,如果当年伊利的掌门人能够采取另外的方式,可能不会使牛根生和他创办的蒙牛成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正所谓“成也管控,败也管控”,包括当年叱咤风云的三株在内,许多处于成长阶段且具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崩塌,引起了管理界一些有识之士的反思。

由此可以预见,要进入优秀领导人的行列,首先要超越“管控式”的领导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