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大学生老板”长假争挖第一桶金

“大学生老板”长假忙 争抢开挖“第一桶金”

节日里记者走访新落成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区,看看,首批入驻的“大学生老板”都在干些啥———

“十一”前夕,徐家汇地区新落成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区迎来了第一批入驻的“大学生老板”。在这里,他们将利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提供的资助,使自己的成果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节日里,“大学生老板”在忙些啥?

“招兵买马”寻客户

这两天,上海交通大学mba毕业生彭斌正忙着“招兵买马”,并四处寻找投资伙伴。他刚刚申请到30万元创业基金,准备和几个学it、计算机、服装设计的同学合伙开发“中国虚拟试衣系统”,为女士们家里的衣服建立一个数据库的话,只要拖动鼠标就能轻松地浏览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在屏幕上“搭配”一下服饰,这样可省时省力。

9月底,彭斌找到了第一个客户,是一家服装公司。“我们准备为这个公司做一个服装在线展示的网站。现在许多人热衷于网上购物,可是你很难看到衣服的方方面面。我们将通过动态展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彭斌主要负责营销和公司的内部管理。说起当“老板”的感觉,彭斌说就一个字———累。“创业和找工作毕竟不同,得考虑到整个公司的运转,配置软硬件、采购办公用品都得自己来。”

电话开会忙圈地

在创业园区,大专毕业生张元翔和2个合伙人租下了一间14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这里将成为我们的总部,负责销售、对外联络。”23岁的张元翔是上海人,从没在农村呆过,可他却打算做一个“菜老板”,从事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和开发。

要“务农”,先得找土地。他们把寻找范围圈定在杭州地区。接下来的1个多月,他们又是找政府,又是托熟人,最终在桐庐找到了土地,并在当地雇了10个农民和技术人员。

现在他们3个合伙人,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桐庐,一个在上海。国庆节里,3个人每天都要通过电话或网络开会,说说各自的进展。他们还有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展反季节种植,争取在春节的节前市场上打响第一炮。

泡在网上查资料

博士生郑猛的办公室不大,还兼有实验室的功能。难得的“十一”假期,他仍泡在网上查找国外相关的技术资料。“十一”过后,他就要开始跑客户了,并着手申请专利。

郑猛学的是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他创业的项目是“光电轮廓仪”。“这是一种光学测量仪器,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而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当昂贵。如果我们能够研制成功,也算是一个贡献吧。”现在经过3轮的改进,大部分的核心技术都解决了。目前已经有两家公司主动找上门,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了这个项目,他毅然放弃了月薪一万元的工作机会。一开始,家里人也不太同意,毕竟创业也有很大的风险。“我对我们这个仪器的技术含量有信心,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这也是支持我走到现在的原因之一。”郑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