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校长管理中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摘要: 职业倦怠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之一。校长应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校长 应对

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对外界压力时产生的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这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是教师人人都有可能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由于升学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工作单调重复等因素影响,中小学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职业倦怠令教师心力交瘁,倍感痛苦,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长要正视倦怠问题,勇于承认学校中倦怠问题的存在,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积极引导教师适时调整自己,走出倦怠的阴霾。

一、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1.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及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日常工作的挫折、焦虑等因素日积月累造成的,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1)激情期。学校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美好的,教师曾经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活力和自信,感觉使不完的精力和热情,感觉工作带给自己最大满足,相信自己可以应对一切挑战。(2)衰退期。最初带来满足感的教学工作趋于平淡,兴趣逐渐淡化。眼中曾经鲜活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渐渐褪色。对教育工作热情而忠诚的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回报反差大,更易走入衰退。他们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能力,产生工作的无效感和对自己无关紧要的感觉。但此时,他们可能对工作更加努力。(3)倦怠期。倦怠期的教师工作和生活陷入麻木的边缘,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没有意义,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他们精疲力竭、情感冷漠、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低下、成就感降低。(4)恢复期。职业倦怠的教师从倦怠中复原是可能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有效支持,使教师树立信心,开始教育教学新生活。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技巧。

2.职业倦怠的类型及原因。

(1)情绪型。教师与领导同事交往、与家长交流中难免有摩擦,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教师工作要求与学生过于密切接触,情感付出多,容易引起情感疲惫。学校福利待遇不佳、决策参与度不够、考核奖惩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合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丧失工作热情。在女教师中,情绪化流露更为明显。(2)压力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超负荷工作压力的抗争与逆反。教师超负荷运转,在教学之外还要组织课外活动、参与各类进修培训和业务竞赛等。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高,教师终年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各种统考和中、高考升学压力越来越高。高强度、大容量、重复机械的刺激形成教师“超限逆反心理”,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中。(3)挫折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诉求失落所致。教师工作单调枯燥、工作条件差,极易失落。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降低。教学考核失利、职称评定受挫、学生家长无理纠缠等容易引发教师内心的挫折感。(4)成长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呼唤与渴望受阻而形成。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当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熟练掌握,并且发现自己教学缺乏自主权,成长上升空间被限制,很难有更大的进步时厌职情绪不断袭来。(5)弥散型。更多是受其他倦怠教师的影响。倦怠不单对教师本人产生消极影响,且有传染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他教师的情绪,影响学校整体人际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价值体系受到冲击,而为人们广泛认同的新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尚未完全确立,使得有些教师对教学生活迷惘、缺乏信心,这种不良情绪蔓延对其他教师产生消极影响。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来源于个人因素和工作因素。校长对影响教师倦怠的人格特征、家庭事件等个人因素是难以改变的,这些倦怠因素超出校长控制。校长有效的选择是确定学校管理中的可控因素,积极寻求学校组织帮助的可能。

1.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和谐的人文氛围是中小学教师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摆脱职业倦怠的基础。(1)从细微处入手,营造开放式的人际关系。尊重、平等是形成开放式人际关系的前提,信任、理解是人际沟通的纽带。校长与教师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理解教师的工作,坦诚向教师敞开心扉,使教师对自己产生安全感。校长要提升自己的沟通力,注意运用沟通技巧。积极倾听、善于发问、有效回应,注意肢体语言和直觉在沟通中的作用。要把握同理心,积极认知教师的情绪,设身处地体察教师的感觉,主动放弃自我。积极认可教师的工作,宽容、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帮助教师化解、平息来自方方面面的负性声音。(2)以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合作的平台。校长要主动融入教师集体中,注重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提倡团结合作的风尚,与教师共同成长进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注重不同知识领域、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的教师的有效合作、交流与分享。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为教师交流创造条件。活动中大家尽情地感受着友情和关爱,交流中抚平误解和隔阂。(3)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增强教师的公平感。公平感使教师心情舒畅,能极大地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建立、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评先评优、薪酬回报等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校长要保持中立性,决策过程不受个人爱好的影响。操作过程一视同仁,没有利益偏袒。(4)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教师支持网络。校长要为教师改善不良情绪提供情感、语言、时间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发挥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家人和学生家长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家人和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理解支持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咨询员,为倦怠中的教师提供帮助。校长要学会人际关系冲突的管理技巧,妥善解决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的冲突。

2.完善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校长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创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环境,减少管理方式不当对教师的负性影响。(1)注重引导。以教师为本,把教师作为“社会人”真诚尊重。积极引进教练式管理技术,注重引导教师、启发教师,发掘教师自身潜能,增强教师的成功感。让教师充分享有教学自主权,给教师创造放飞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才能因其智慧而充满灵动与诗意。(2)坚持参与。一个校长专制的学校中,管理等级森严,校长事必躬亲,控制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师缺乏参与性,令人窒息压抑。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校长要接纳教师,采纳教师的意见,允许教师说“不”。要增强学校各类信息的透明度,运用多种校务公开的方式,准确、及时发布学校的相关信息。(3)善于激励。要鼓励教师创新,给教师尝试的机会。校长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要充满热情,对创新中出现的问题,甚至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宽容、理解,不怀疑、不抱怨。允许教师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的欣慰,感受到宽容背后的期待,进而积极弥补过失、改正缺点、走正航向。(4)建树权威。校长要发挥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调整领导方式,合理建树管理的权威性。引导、参与、激励并不否认校长权威建树的作用,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权威领导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没有权威性领导的学校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使教师缺少工作的方向感,感到学校工作的失控、无序性。教师的热情和士气会在学校管理的混乱中消磨殆尽,从而诱发教师职业倦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