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使用工作

从2003年开始,河南省平顶山市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2006年初实现了全市村村都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这些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严格管理,促进了这支队伍的健康成长。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管理网络。市委把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和使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市四大班子成员及组织、民政、财政、人事、教育、科技、涉农、金融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使用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根据选派、管理工作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定点分片到农村调查研究,实地察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工作动态,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四大班子成员和全市县级干部实行定点联村帮扶制度,并承担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养、管理指导任务。每个乡村指定1至2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进行“一对一”帮带,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在市委组织部设立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县、乡全部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专门管理工作机构,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配备了3至5名专职人员,具体从事管理工作。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还建立了覆盖全市各乡镇的大学生村干部微机信息管理网络,逐步形成了规范有序、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激励约束。为稳定这支队伍,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我们坚持用事业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用好的机制留人,不断改进和完善激励约束措施。经济待遇上,结合全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务员工资水平和物价上涨的实际,为大学生村干部增加了生活补贴。大专学历的每月900元,本科学历的每月1000元,偏远山区每月再增加100元。社会保障上,由县(市)区参照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保险。政治待遇上,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任村主任助理。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共有2036名大学生村干部依法被村民选进村委班子。为激励大学生村干部进步,明确规定,对高校毕业生被选派到村任职满3年、表现特别优秀、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当乡(镇、街道)干部职数缺编时,直接从中择优任用;当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时,除按规定享受加分条件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几年来。先后有316人获得了加分,其中78人考录为公务员。同时,对通过考取公务员、考研、自谋职业等途径离开工作岗位的,由管理部门将其在村任职情况和享受的待遇记入档案、服务的年限计算为工龄,推介给相关单位或部门。制度约束上,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大胆负责,强化对大学生村干部在岗在位、遵章守纪、履行职责情况的督促检查,对那些不安心农村工作、有“镀金”思想的,对那些不干实事、群众不满意、不适应农村工作的,坚决予以辞退,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近年来,对236人给予了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对112人给予了辞退。

三、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日常管理。市委及市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干部在日常管理上,制定了请销假、工作例会、工作纪律、目标责任、工作日志、重大事项报告、监督检查、定期督查、工作月报等9项具体制度,做到靠制度管人理事,靠制度推动工作。制定了系统的年度、半年考核办法,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半年、市委组织部每年都组织人员,对大学生村干部逐村逐人进行一次全面考核。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工作业绩。根据大学生村干部文化水平高、工作热情高的特点。让他们兼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为民服务代理员、新农村建设规划员、实用技术推广员、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促使他们接受多岗位锻炼,更好地接触群众、体察民情、发挥作用、健康成长。目前。有2561人兼任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开展为民服务代理事项11.4万件次,帮助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2600多个,培训农民122万人次。

四、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每选拔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我们都进行了为期10天左右的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增强能力、提高本领。先后汇编了12本190多万字的包括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经济管理、先进经验、领导讲话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供他们学习借鉴。把大学生村干部列入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市县财政把培训经费列入预算,累计培训5829人次。为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我们紧密结合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建立了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市直县直单位对口帮扶、乡镇领导具体指导、村级干部结对帮带”的服务体系,为他们在项目选择、政策咨询、企业注册、技术服务、资金借贷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同时,县(市)区共组建了10个指导服务组,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服务,为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精心培育典型。树立良好导向。各级党组织始终关爱这支队伍,注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积极为他们评优评先创造条件。几年来,先后有82人被推选为省、市、县、乡党代表或人大代表,39人获省、市“新长征突击手”、“五四青年奖章”、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有34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市县每年都推选、表彰一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大学生村干部。用身边先进典型可亲、可信、可学的事迹,教育引导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影响带动下,全市大学生村干部积极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共单独或协助引资10多亿元,个人创办或与群众舍办企业120多个、致富项目1290多个。我们还组织拍摄了电影《女大学生部落》,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风貌,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树立了良好的导向。

实践表明,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实际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大学生村干部共协助修建乡村公路2460多公里,兴建校舍、桥涵、饮水工程2180多座(所),推介优质良种4600多亩,协助发展养殖户、种植户2万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加强了村级组织。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中,大学生村干部积极参加选举。大多数依法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32人当选为村支书、村主任。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干部入党。有968人加入党组织,有效地改善了村级领导班子年龄、文化知识结构。

三是增进了社会和谐。许多大学生村干部都兼任本村普法教育宣传员、村民纠纷调解员、治安联防队员,积极投身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带头倡树文明新风。他们共帮助农村修建图书室、娱乐室、体育场等文化活动场所757处。调解各类纠纷2.8万件次,为和谐村、文明村、小康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