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海信全球“猎头”

由于技术差距导致的“人家吃肉,我们喝汤”的宿命,可能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最深切的痛了。经过长时间的暗暗发力之后,终于有国内企业站出来公然向这种国际分工宿命挑战。

8月18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带着他的知识产权法专家郭庆存、负责it的副总裁王志浩,“pdp”专家小关信行等空降兵们在京宣布:海信技术宝库——r&d(研发中心)全面开放,面向全球招商揽才。采取对外开放技术项目(技术研究合作)、引进人才和短期访问学者合作、吸引项目合作开发、与跨国公司进行人才和项目合作、吸引风险投资资本介入等途径加大海信的技术创新力度。

此举另外界很吃惊,因为研发中心涉及企业的最核心机密。

尽管海信一直在招才,但显然增长速度不能令他们满意。周厚健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此次公开的方式,经过3-5年能从国内、美国、日本、韩国再吸引1500名专业技术人才加盟,从而在3-5年内使其研发力量翻一番,以最快的速度改变中外技术差距。

海信此次招商纳贤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重视产品技术力量的同时,更重储备技术。因为周厚健从国际电子展上总结出中外企业的差距从产品上看还不是太大,差距越拉越大的是核心技术和储备技术,这使中国企业只能跟在人家后面。

夸父追日

此次发力,其实是海信多年暗中较劲的公开化。周厚健称每年从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回来都很伤感,为海信,为国家、为没有认识到差距的同行。周说:“与国际企业比,我们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纵向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概念方面,还体现在横向的技术规模上,最后我们不得不打价格战、打广告战而累的筋疲力尽。”周说他越来越领悟到了萨缪尔森的一句话——市场经济最终的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

对于国内流行的“中国可以做世界工厂”理论,在美国it企业奋斗了十多年的王志浩认为,短期这样做有道理,长期没道理,美国、日本都曾做过世界工厂,但最终都发展到技术领先,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制造上。周厚健甚至认为,中国将来能成为世界工厂,但眼下从工艺、制造水平来讲,中国连世界工厂的水平都没有达到,世界工厂要有效率和劳动力双重优势,而中国目前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连松下的1/10都没有。

记者们很担心:在与国际企业技术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下,核心技术是不是还可以追赶?中国企业在下游“喝汤”的命运还能改变吗?一向保守的周厚健此次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当然可以追,你们看三星公司20世纪90年代之前有什么?而现在发生了多大变化!连以技术横行天下的索尼ceo每周都要研究一次有关三星的报告。”

周厚健把靠买贴牌和靠自己研发两种发展方式比喻成到餐馆买菜吃和自己做菜吃,自己有能力做菜吃的人肯定成本低,吃得又好。

海信从这两项技术的进展中坚信:技术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开始可能没有核心技术,但要有必须有一个过程。

开放和保密是矛盾的吗

海信在会上详细的介绍了其招商揽才计划:诚挚欢迎远在美国、日本、韩国的不同国籍的高深技术人事加盟海信,欢迎日本、韩国籍50岁左右的质量、工艺、生产管理高级顾问加盟海信;欢迎各类创新思路与技术萌芽落户海信技术孵化园合作。

为了强调诚意及迫切心情,周董事长承诺“不是青岛总部,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海信北京、上海及美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承担国家、省市、公司项目课题的引进人才,根据需要提供数额不等的项目启动资金等。

海信研发中心公布了四大开放合作领域: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研究方向、新型显示技术与显示器件、制冷与空调技术、it技术领域。

研发中心在各个企业都是保密的,尤其是追求技术立企的海信而言恐怕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此次开放的研发中心仅青岛部分就占地近7万平方米,集聚了数字显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光学投影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电子通信技术等近20个专业研究机构和1500名科研人员,并拥有40多个国内一流的实验室,3000多台技术研发和检测设备以及试生产线。

显然有更重要的东西说服海信作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海信副总裁、知识产权法专家郭庆存说,看起来开放与保密是矛盾的,但是开放更是研发升级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