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微软着急了,我们怎么办?

这条消息看上去是说中国软件人才匮乏,有大量软件编程人员却不能满足像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对软件设计岗位的要求——应该为我国软件教育和企业感到悲哀。但是我倒觉得,这则消息最后所说的,也许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为什么微软把中国研究院升格为亚洲研究院?既然上万人应聘却找不到区区100个称职员工,如此人力资源水平,怎能具备亚洲研究院资格?

众所周知,印度现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出口国,全球每年有70%以上的软件外包订单发往印度,成就了印度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据报道,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出口。据麦肯锡预测,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5年将增长5倍,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占gdp份额超过2%。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

事实上,印度由于英语传统和长期对于软件研发的重视,早就在软件产业产值、出口创汇、人才储备和前景方面领先中国。

不过也有人指出,印度模式是处于全球软件业价值链的最底层,这种模式受美国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美国经济不景气,印度的软件工程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对西方列强而言,班加罗尔是软件业的血汗工厂。

但实际上,即使如此,中国连成为“血汗工厂”都很难,因为中国的软件业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标准,标准太多就造成没有标准的现实局面。

那么,微软为什么要把其亚洲研究院建在中国而不是印度?

说穿了,印度比中国更加重视保护民族产业,特别是对于软件这种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绝对不允许外国特别是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染指。当初微软想在亚洲设立研究院,最先考察的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但印度方面得知微软的用意后,断然拒绝了微软的要求。微软不得已才退而求其次,转道来中国,并得到贵宾级别的待遇,在吸引中国人才事宜上与有关方面一拍即合。微软也一再追加投资,并在印度软件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心有不甘地把设在中国的研究院升格为亚洲级别。

大概不用过多解释,微软此举的真实目的就是挖人才。二次大战后期,柏林被攻克,苏联人兴高采烈地从纳粹德国首都搬走大量先进机器设备的时候,同为战胜国的美国却无声无息地动用了一支名叫“阿尔索斯”的精悍小分队,路过纳粹留下的物质财富目不斜视,却把德国科学家成群结队地弄到了美国,并因此成就了战后美国科技的辉煌。等苏联人明白了,人才早就被掠夺一空。

目前不争的事实是,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争夺是关键。去年中国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人才工作会议,也说明发展到今天,人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过,从微软在中国本土招募软件开发人才的举动里可以看出,与“阿尔索斯”时代不同,如今人才争夺战已经不再是把人弄到美国去,而演变为在本土用比美国低廉得多的成本,干比美国人强度大得多的工作,并让“比尔·盖茨每次听见亚洲研究院的名字都会非常兴奋,因为总有好消息”;“6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仅在技术领域有若干突破,还网罗了50名世界一流研究员和120名国内顶尖人才”,这样的内容让我们从中读出什么样的另类信息?以美国服务业每小时14.5美元的规定工资,比起中国的0.5美元的服务业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再来看待微软的招募行为,是不是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