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从ibm的"随需应变"谈ehr的未来

四大特征描绘“随需应变”

“随需应变既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也不是一个新的产品,而是指新的业务模式”,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先生开宗明意地点明了这一理念的本质,“它是令企业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变得更灵活,反应更快的业务模式。”ibm认为“随需应变”为未来的企业勾画出如下蓝图:“当企业能够整合横跨其内部的各业务流程,以及与关键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即所谓整合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它就能对客户需求,市场机遇以及外来威胁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

以ibm的诠释,在“随需应变”的时代,企业将具备四大特征:首先是“实时响应”,无论是对无法预测的供求变化,还是对初露端倪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和雇员的需求情况,还是对竞争对手的出人意料之举,都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动态反应能力。其次是“可变的成本结构”,公司将拥有能够调整成本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另外,“随需应变”的企业还能够“专注于核心能力”,始终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明细任务和资产。这样公司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密切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的作用。最后,这样的企业也是“坚韧不拔”的,无论是遭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还是遇到地震或者是需求突然猛增,企业都有足够能力来应对。

那么在hr方面是否也可以e-hr on demand(人力资源随需应变)的了?答案是肯定的

让我们来描述一下e-hr on demand的模型:

e-hr on demand系统具有自主运算的能力,能够自诊断、自配置和自修复,人力资源管理者将能够把精力更多地倾注于管理错综复杂的人力资源战略,而非复杂的事务性和技术问题。

在计算机领域有从"diy(do it yourself)"到"bto(build to order)"的战略转型也说明了一点:按需配置将成为潮流。dell公司的成功除了电话直销外,最大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bto,而ibm和hp等在这方面则显得太僵硬。

在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自然要有自己的优势,那么bto有优势吗?其实这是毫无疑问的。许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复杂度不尽相同,因此存在极多的个性化的要求,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已成为制胜的关键之一,很多人会误以为个性化和标准化存在冲突和矛盾,其实不尽然。软件的个性化正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

例如:microsoft office,微软公司将其分为word、excel、outlook、access、powerpoint等,解决第一层次的个性化,对于word等产品中的个性化,microsoft则提供了office vba让用户可定制。微软公司用word、excel等将系统分为多模块,解决系统本身的个性化,对于模块本身的个生化则采用vba,显然,这些个性化是建立在模块的标准化基础上的。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方式,简化集成与协同工作能力,能够保护并扩展现有的基础架构,创建动态应用服务。同时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时并以较低成本开发应用,更快且更容易实现产品周期提高竞争力。应用开发程序更灵敏、更实用,节省人力资源对其进行管理,成倍地降低了企业拥有总成本(tco),增强了可扩展性与可靠性能,也降低了ehr提供商服务的成本和难度。

同时还具有以下优势:

简化了集成与协同工作能力

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增强了扩展性与可靠性

高效的部署与管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