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ibm、ge等名企的欧洲逃离记(1)

一些著名的全球公司正在逃离欧洲,因为欧洲正在拖他们的后腿。

逃离欧洲福利

在法国,被称作“老板税”的企业税支撑了整个法国的福利,同时将法国的中小企业彻底的困在了法兰西共和国,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海外扩张。更为糟糕的是,这项深受工会热爱的赋税制度正在“驱赶”着妄图占领法国市场的大型企业。因为,拥有国际分支机构的全球化公司能够不动声色的穿越本·拉登的领地,将自己的资产和赢利转移到相对贫穷的亚洲。

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这些发展中国家,企业根本不需要承担法律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甚至所谓的失业保险也是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而在欧洲,他们要为这项责任向政府支付30%的赢利,还要为每位员工支付相当于工资25%的保险费、医疗保障费等等。以瑞典最低员工工资1300欧元来计算,额外的,企业还需要承担325欧元的福利保障费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瑞典人mattias larsson的无奈感慨:“我们的企业正在离开我们的国家,有一些是合理的,有一些是不合理的。”

作为对欧洲高福利政策的“反抗”,ibm、ge、novell、索尼、芯片制造商stmicroelectronics等公司近期在欧洲都公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其中ibm与ge在欧洲的裁员计划堪称是“欧洲大清洗”;14,500名员工的全球裁员计划中,ibm将70%的任务分配在了欧洲;ge则要裁去德国近1/3的员工,相当于1万人的裁员计划。甚至连有意收购英国马可尼公司的中国华为也因为欧洲的投资环境而遭到相关专家的警告,因为收购之后必然会导致大幅度的裁员,而英国工会将会迫使华为为此付出与收购价格相等同的“员工安抚费”。要知道,novell公司仅仅打算裁掉120到150名员工,所要付出的成本是1000万到1200万美元。

也正是在这种高福利政策的驱动之下,许多欧洲公民的竞争意识很差:“裁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一个商人都会这么做,而且我们这里的福利非常好,失业并不代表会饿肚子。”在利物浦工作的中国人张梅说。谁能够保证这些不害怕失业的工人能够像中国工人一样努力的工作呢?所以,当欧洲政府要推动他们的福利改革时,游行示威便接连不断。

当然,在欧洲本土,也有许多人对改革福利政策表示赞同:“从我个人来讲,我非常赞成福利改革的,但政府并没有找到福利政策的症结,福利政策不是普遍的降低每一个公民的福利待遇,而是应该停止那些不该享受福利政策的人坐享其成。”

逃离欧元区

如果大型企业逃离“欧洲高福利”是背弃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那么更应该引起欧洲人警觉地是,他们正在逃离欧元区,一个致力于团结欧洲并且提高欧洲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政策。比较之下,德国、法国、意大利作为欧元的主导国是ibm裁员风暴受损害最严重的地区。

“由于多数产品以美元定价,当欧元兑美元汇率强劲上扬时,欧元区的出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国际贸易研究所李惠英解释说。也正是在欧元过分坚挺的影响下,意大利的经济变得一塌糊涂。

在没有进入欧元区以前,当意大利出口产品价格过高时,外汇市场就会自动调节使里拉(意大利货币)的汇率降低,使意大利出口迅速复活。但由于加入了欧元区,欧盟央行决定是否调整欧元汇率,意大利政府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他们现在唯一的途径就是削减成本,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事与愿违,意大利比任何一个欧元区的物价都要涨得快。支撑意大利出口业的制鞋业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过高,从而提高了成品鞋的价格,在中国温州鞋商面前,意大利鞋匠已经疲倦了。2004年,意大利成品鞋产量连续4年下滑,为8%,更加令人沮丧的是,意大利鞋类产品的进口首次超过了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劳工的生活水平不受到影响,手握重权的工会开始要求增加工资,而且员工的加薪幅度远远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幅度。据统计,剔除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之后,意大利的劳动成本自欧元启用以来上升了17%。

现在人们已经掀起了反对欧元的浪潮,意大利社会福利部部长罗贝尔托·马罗尼呼吁甚至提议举行全民公决,考虑重新启用里拉。有些意大利的面馆已经挂起了“欢迎欧元,同样欢迎里拉”的广告,这样的广告有利于他们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在德国,有近56%的公民希望德国马克重新出山。

不过,这个消息对于爱立信的carl-henric svanberg来说恰恰是个好消息,早在2003年瑞典进行是否加入欧元区全民投票时,他曾以离开瑞典逼迫政府加入欧元区,因为不加入欧元区会让他承担更多的外汇风险。而事实证明,非欧元区的经济比欧元区经济活跃许多。

中国接棒欧洲

正当ibm、ge、novell、索尼忙着在欧洲裁员的同时,他们也正忙着在中国、印度增加员工数量。爱立信就表示在关闭位于美国圣迭戈地区的cdma总部的同时,将会把该总部原承担的cdma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京瓷中国也表示“不但不会裁人,还要扩大员工数量”,伊莱克斯甚至将全球采购中心放在了中国。

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时刻,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市场已经取得了这些大公司的信任,毕竟他们愿意将一些仍然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但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胜过了欧洲,仅仅因为我们抢占了他们部分的工作机会。

“全球经济正在一体化,也就带动了全球分工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欧洲、美国、亚洲、非洲等等都将承载不同的产业,就像在中国,东北、西部、南方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经济研究所王鹤主任说。

没错,欧洲已经度过了工业时代,他们的福利政策和公民素质已经不允许或者不屑于从事加工制造业。他们将会逐渐的转向奢侈品、时尚、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软件、新能源、宇航、自动化、环保、新型农业的时代等等更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当然,与此同时,人类仍然需要衣服、食品、水、房屋、终端设备,于是这些工作将由中国、印度这些次发达地区来承担。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制造业职位正在向低工资国家流失的原因,据统计,在过去4年中,美国制造行业的雇员数量减少16%,但由于欧洲的劳动法更为严格,欧洲只减少了6%。不过,欧洲目前正在加快这一进程。很明显,美国、欧洲或者说ibm、微软、ge、爱立信对中国能够接替他们很有信心,因为这里充满了低廉的劳动力、优惠的投资政策而且幅员广阔的土地。但是,正如法国企业驻中国代表处leo所说:“工业革命已经把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了工业,信息社会和高度机械化会让劳动力重新富余出来,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压力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优势。”

信息块:

瑞典福利政策缺陷

一,社会存在恶意利用福利政策的人:许多不愿意工作的人会“fool the system”(愚弄政策),他们甚至选择在35岁便退休,直到死去,他们都会享受国家的福利。通常,一个退休工人需要100人来供养,而瑞典存在着成千上万的这种公民。

二,过于宽松的移民政策:欧洲大陆的移民政策都相对宽松,特别是对那些来自法属殖民地国家的难民。一个年轻的精壮劳力在瑞典工作两年后便能获得瑞典国籍,并且拥有护照。接踵而来的便是与这名男子有法律关系的亲戚,有许多都是45岁以上很快就会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人也有权利获得政府的福利补贴。

三,瑞典人供养外国留学生:大学教育在瑞典是免费的,一个学校以及一个科系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生源是否充裕。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一些瑞典人不愿意去就读的科系会在国外,例如中国、越南等国招收学员,免费让他们就读,从而骗取国家的补贴,维系学校的生存。这样一来,瑞典人便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为那些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交学费,而且他们学习的都是那些没有实际作用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