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本土模式面临国际化挑战 tcl大力提高研发投入

本月,tcl可谓是动作频频。先是与代表全球顶尖数字视频显示技术的捷纳斯公司在深圳成立了“tcl-genesis数字视频联合实验室”。不久前又表示每年将投入营业收入的10%作为研发费用。而稍早几天,正式聘请十位院士作为高级技术顾问,向“底层关键技术”发起冲击。

与以往产业重组引人关注不同的是,tcl新近活跃的表现几乎都围绕着研发展开,而这素来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三层体系搭建研发模式

“tcl最初的成功靠的是行动超前,成功把握了市场机遇。但要保持企业持续增长,需要新的动力,这就是科技创新。”李东生称,最近五年,tcl集团年销售收入增长近6倍,总资产增长近5倍;而这正是tcl实施科技创新系统工程建设的五年。在李东生看来,tcl这些年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正是研发建设。

“目前,tcl研发组织已经由最初简单的一部三所演变为统分结合、分层管理的层次结构。”据李东生介绍,tcl目前搭建的是一种由技术中心总部、tcl深圳工业研究院及其直属研究中心和各业务单元直属的产品研发中心构成的复合式三层研发体系。集团技术中心总部负责编制技术创新规划,协调各单元技术开发;中央研究院负责超前3至5年符合集团产业发展方向的应用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各单元直属的产品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近3年内的市场化技术开发及产品设计。

研发投入提升至7%-10%

据tcl一位负责科研的高层透露,在研发投入方面,tcl也将拿出国内企业少有的大手笔,目前已经确定集团各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速度不能低于同期销售增长速度,未来研发投入将由目前占销售收入的3%—5%提高到7%—10%,研发队伍要在现有规模上再翻几番,争取在底层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tcl高层认为,tcl走的是一条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外围技术到核心技术实施全方位技术突破的道路。研发投入从1997年的4100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6.36亿元,增长近15倍,占集团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由1.09%增长到3.03%。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已经实现了基于散件芯片的硬件设计,在系统应用层次上具备了与世界级的移动通信终端生产厂家同场竞技的能力;集成电路具有30万—40万门规模的设计能力;等离子显示驱动与控制技术、大屏幕多行频扫描技术等一批涵盖集团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也已掌握。6年累计开发新品580项,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41项、国内水平185项。

示范效应逐渐释放

“tcl这套科技创新体系、运作模式和成效让我感到震撼。”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与数字化装备专家组组长陈新教授认为,广东电子信息工业要在国际国内进一步强化地位,就必须从基础上把产业链拉长,还应掌握基础器件、核心技术,这样才能抵御风险、创造更大利润,tcl“技术下沉”为广东电子产业发展带了个好头。而tcl已经具有跨国集团发展的态势,这时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研发体系,对行业的示范与拉动效应将大过本身创造的效益。

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吴茂芹副研究员也颇为感慨地说,tcl正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企业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集团的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目标,科技创新又直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科技创新的体系与企业已经融为一体。tcl引入了经济增加值(eva)考评机制,从以前考核企业的会计利润转变为考核企业的责任利润,将研发投入作为利润的一部分,从而鼓励企业加大长远性支出。缓解了短期业绩和长远发展的矛盾,避免了经理人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吴茂芹透露,广东省有关机构在考察高新企业时,也将吸收tcl的这些具有创新价值的经验进行推广。

本土模式面临国际化挑战

“在tcl,研、产、销已经全部打通。”据李东生介绍,目前tcl新产品的商品化转化率超过90%。而在市场营销行家看来,tcl研发的市场导向带来的本地化价值创新,完全不同于以往企业单纯从基础技术到应用技术再到产品化的传统模式,tcl靠市场拓展和技术进步驱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已经成型。

眼下,tcl不断与老牌的国际级企业联姻,拿下施耐德后,与汤姆逊重组后形成的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公司将于本月底正式运作;而不久前,又将阿尔卡特全球手机业务招至麾下。而如何利用这些企业的专利技术,关乎着tcl能否顺利迈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