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tcl反思:葡萄园还在 狐狸已不是那只狐狸

本期主持:罗建法 《东方企业家》主编助理

本期嘉宾:袁卫东《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

仇勇 《环球企业家》高级编辑

尹传高 下马威咨询公司董事长

罗建法

近来,国内几家跨国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相继出笼,tcl和明基都出现巨亏损,而且先后选择"退出欧洲",联想则开始赢利。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阴晴圆缺,各不同命。同时,近期的舆论焦点也出现一种非理性的声音,大家似乎都忙着以成败定英雄,对于tci的质疑和对联想的赞扬,一时甚嚣尘上。

但是,历史往往被人误解,很多人习惯用今天的一时成败,来倒推过去。近几年宏大的企业国际化潮流,不是简单的成败可以衡量。如何客观而全面评价这些企业国际化的成败?国际化到底是一种过程还是结果?当初的国际化到底是批判者所说的只是一种企业情绪和国家情绪的冒进,还是一种必然?

袁卫东

国际化需要从宏大回归到卑微,从结果回归到过程

终于,在跨国并购整合的巨大亏损下,明基与tcl先后做出"退出欧洲"的选择。三年以来,中国企业凶猛地跨国大并购的"国际化"潮流,有一种阶段性"终结"。而对此的舆论和思想交锋已经成为一个持续的焦点。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这些企业面对了最现实的企业问题,从当年宏大的并购"光环"中走出,切断了一个让企业"流血不止"的"病根",从跨国大并购的整合危机中"抽身",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了。这对于已经在并购整合危机中大震荡的公司是一个积极的抉择。

之前,在《李东生于何处自省》一文中,我曾经将tcl并购整合危机,置于公司价值的体系,来观察李东生所选择的路线,在缺乏内在价值的"精进"中,如何迷失于追求"外势"的增长中,在此不再重复。那么,关于这些问题,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第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的确要建立新的"世界观",重绘中国企业的"出海图"。从过于宏大的"中国崛起"的伟大叙事中抽身,从过度关注跨国并购(欧美公司)的亢奋心态中走出,克服历史的"心魔",从弥漫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急切的中国国家战略和公司战略"勾结"的氛围和道路中抽身,回归到一个真实而"卑微"的公司的视角,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从过于急切的"征服世界"的欲望和焦虑中解放出来,从一个商业世界中公司的底线开始出发。另外,打破动辄以欧美与西方取代和遮盖"国际化"的概念和事实,打破在"第三世界"的遛达,自卑于在"第一世界""煎熬"的错误的历史和价值心态。

实际上,同样是tcl公司,其1998年从越南开始在新兴市场的自主品牌"国际化",8年之中就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只是被跨国大并购遮掩,而不为人所知,实际之前也并不被tcl自己重视。

在所谓的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在全球化商业世界中担当一个崭新的角色?就像他们现在正在把"中国制造"造福于广阔的新兴市场那样。实际上,这只需要他们将自己商业哲学和世界观中隐含着的根深蒂固的权力意味去掉。

第二,对于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国际化",缺乏深入一线的观察和了解。概念化的讨论,空对空的战略思考和交锋,已经太多了。或许中国人就是陷入这样不求甚解的惯性中太久了,这让他们陷于某种宿命。因为,缺乏体系性的、案例式的一线观察,并购的企业家在"国家荣誉"的光环下,过于精明的计算了"得失",却不知整合的要点;因为缺乏对于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真实案例的全面把握,我们只是看到了那些高调宣扬的跨国并购,而无视那些更为平静的国际化成长……

这一切是因,也是果。

仇勇

走出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

当tomson.李2002年收购德国老牌家电企业施耐德时,习惯于征服的日耳曼人惊呼:成吉思汗的子孙又来了!而今,我在2006年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提出的疑问居然应验:tcl已决定结束在欧洲的大部分业务,实施战略撤退。

与此同时,一年前还意气风发的李焜耀也断臂图救,承认对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整合失败。

尽管人们早已预料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初体验肯定要有人交出学费,但很少人会预见到挫折会来得如此剧烈。反思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切忌采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论思维:挫折即意味着全盘否定,成功则之前所有的失败都成了有惊无险的故事。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辩证反思的是,除了教训外,tcl有没有收获到某些"经验"?

在2006年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tcl副总裁易春雨非常坦诚地说过:"我们既有做先驱的决心,也有做先烈的勇气。"他提到tcl国际化的三个收获:一是技术的获得;二是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第三,规模的提升。虽然没有过多展开讨论,但我认为,在一片失利的讨伐中,这样的声音也是需要认真倾听和思考的。

罗建法

葡萄园还在,狐狸却已不是那只狐狸

有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广泛流传:一只狐狸,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来到了一个葡萄园外,看到葡萄园里有很多鲜美的葡萄,但是,葡萄园的四周都是是铁栅栏,狐狸只能从葡萄园的一个很小的门中钻进去。狐狸钻进去以后,饱餐一顿,品尝到了葡萄的美味,狐狸吃了几天,正准备出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长胖了,出不去了,于是,只好在里面呆几天,等自己瘦了再出去。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人的感慨是:空着肚子进去,空着肚子出来,人生真是白忙一躺!

今天的tcl,在很多人眼中,正是与进去时月一样瘦,甚至比进去时还要瘦的那只狐狸。

事实上,葡萄原里的狐狸与葡萄园外的狐狸,其最大的区别,也许并不是胖与瘦,而是是否吃到葡萄,此狐狸已经非彼狐狸。

tcl的国际化是一条充满坚辛的必由之路,而非一路牧歌。

tcl当年的国际化,以及由于国际化过程中的失误导致今日的亏损,虽然是一种挫折,但是,并不能由今日的挫折,就感叹"白忙了一场"。对于tcl来说,不进行国际化尝试,也许不是"白忙一场"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作为国内顶尖的家电企业之一的tcl,在国内市场遭遇到了增长了极限,彩电的利润非常低,手机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到国外寻找其"蓝海",是很自然的选择。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一个企业达到某种阶段后,市场的全球化必然将其拖入浩荡的国际化浪潮中。而作为后来者,作为落后地区的企业,tcl并购阿尔卡特和汤拇逊,其实是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以市场换技术,换品牌的策略变种而已。而这些,都是包括tcl等在内的中国企业无法绕过的。很多人对比tcl并购的仓促与联想的从容,tcl用土鳖而联想换洋帅等来评定其一时的成败,实在是一叶遮泰山。tcl的挫折,不仅是一个企业个体融入更高市场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的代价,也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代价。

李冬生在不久前在其内部发表了,鹰的重生的讲话,这个举动非常耐人寻味。李东生对tcl遭遇到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反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跨国并购,而在未来,tcl将在打造国际化、改进企业文化等领域进行努力。tcl数年来的国际化努力,虽然没有使狐狸变胖,但是,越南的成功,给tcl带来了信心,随之而来的则是菲律宾、印尼、印度、俄罗斯、阿根廷……近五年来,tcl在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增长34%,利润年均增长26%。虽然在欧洲和北美失败,但是,几年的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是一笔财富。tcl近期在市场策略和人员配置上已经作出调整,展现在tcl面前的,是一条未来之路。

狐狸已经不是那只狐狸。经历过阵痛的tcl,正等待着河出伏流,一泻千里。

尹传高

没有掌握变革思维的tcl,还剩下什么?

tcl肯定已经成了管理者不得不研究的标本,因为它已经自己给自己找到了这样的位置。

对于tcl的问题,反映的是中国部分企业在国际化问题上带有普通性的一个思维,人们认识到在这个所谓"平"的世界里,企业必须要走向世界,这个判断已经成为一个基本事实,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最多只能是一种对趋势的判断,还谈不是一种远见,因为远见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规则掌握后的一种能力。在《专业主义》这本书中,大前研一对这种能力有一些描述。

很多对事物结构缺乏敏感性的人都会沿着感性的路线决定自己的策略,tcl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盘点tcl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一是渠道为王的思想,二是政府公关的经验。前者给它带来了中国市场上一定程度上规模的成功,使贸易思维发挥到了极至,后者使得其在公司治理方面有了先于其他同类企业的基础,其个人和职业经理层占有一定程度的股份使得李东生本人可以有权利来执行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成功因素的支配下,tcl所开始的国际化的探索还因为其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僵局和竞争所形成。这是一种新的中国市场的"贸-工-科"思维的国际版。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tcl的这种战略不是源于变革思维,而是固有营销战略思维的延伸。其国际化探索的价值在专业的意义上讲是会大打折扣的。我们来简单回顾下大家都知道的几个关于变革的故事。sony在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时候,在财务上是个巨大的危机,但这样的一个战略举动是为了真正的实现企业战略的转型。在判断趋势的基础上对核心产品价值的一个全面的充实,加大了其核心产品价值的提升。三星变革则是在整合产业结构的同时,对公司治理和核心技术方面做出了非常有远见的战略行动,在这样的变革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企业家在领导方面的特质,在远见和行动之间的平衡,在创新企业价值和战略结构调整方面所带来的全然不同的结果。

但tcl只是放大了铺摊子这种中国式的思维。tcl国际化的几年,虽然我们可以用最宽容的心态来期待它的成功。但从战略上讲,这种不是基于核心能力提升的努力注定是某种逻辑的重复,注定是中国市场竞争格局的翻本,注定是一个缺乏核心资源提供商的无赖挽歌。

我们所主张的企业家的变革是要在掌握趋势的基础下多对规律性问题的掌握和追求,没有追求真理精神的中国企业家将会面临着真正的危机,没有一种追求真理的思维习惯将注定tcl等企业只能是一个没有思想的躯体,当然有钱就可以活着,有钱就可以用,反正大头是国家的,在大的项目实施之前,缺乏使命感是tcl企业们的通病。

我们看到的联想比tcl的高明之处,是在国际化的同时,加大夯实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力度,联想清醒的认识到,没有中国市场的国际化那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但tcl这几年的国际化行动中,虽然在国际上某些市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它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地位不保,现在欧洲失守,根据地战略模糊,转了一大圈再回来,tcl又有怎么的心态值得让人关注。

所以,正如罗建法所说"葡萄园还在,狐狸却已不是那只狐狸"。但我想这只狐狸应该在公司治理和核心技术方面有着深刻的转型,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上巩固阵地,在系统变革方面更具专业眼光,否则这只吃过洋葡萄的狐狸会因为消化不良而落得更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