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灰色戴尔 撼动全球it业神经

年营收瞄准800亿美元

灰色戴尔撼动全球it业神经

几年前,人们还喜欢将戴尔公司称为“黑马”,而如今,这匹黑马似乎已在成为一个与ibm、hp媲美的“巨无霸”。相比起诞生于1914年的ibm和诞生于1938年的hp,成立于1984年的戴尔公司显然资历太浅。但是,这个“后生”来势凶猛。

800亿美元狂想曲

据近日媒体报道,戴尔首席财务官詹姆斯·施奈德(james schneider)表示,戴尔2004年的年营收将可能从去年的410亿美元增长至800亿美元。戴尔因此将成为一个年营收800亿美元的公司。

800亿美元的年营收是个什么概念?

ibm是it业公认的老大,它去年的年营收为891亿美元;hp合并康柏后的年营收勉强接近800亿美元。仅有20年历史的戴尔公司居然要跨越这个天文数字?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令人难以相信。要知道,迈克尔·戴尔1984年创建戴尔公司时仅有1000美元,当时ibm年营收已达到260亿美元。两者悬殊何止天差地别。而现在,差距竟然如此接近。

如果这一切是真实的,那么,按照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计算,戴尔达到并超过ibm的规模而跃升为“it第一大公司”应该是迟早的事。目前,ibm在全美500强中排名第八,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年营收为2198亿美元。戴尔有一天甚至会成为第二个“沃尔玛”。

“我觉得新闻不是很准确。戴尔最新财年的营业收入是410亿美元,今年冲800亿美元的可能性不大。”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先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他认为,戴尔实现800亿美元目标的时间应该是2006年。

按照戴尔公司总裁兼coo凯文·罗林斯(kevin rollins)在2002年的设想,戴尔将在2006年实现年营收600亿美元。他的依据是,2000年戴尔年营收为270亿美元,2001年为310亿美元,2002年则为360亿美元,以每年增长速度15%计算,2006年恰好可以实现6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

但戴尔近年销售的激增,使得他们急于调整原先的预测。据其2月13日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戴尔营收115.1亿美元,增长18%。戴尔获利能力最强的产品之一的服务器出货量增长更达40%,存储器营收则攀升47%,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上升了40%,台式pc出货量也增加了21%。

如此看来,戴尔将营收目标定在800亿美元,并非盲目的“大跃进”。

“按照这种速度下去,戴尔超越业界老大应该没有多大悬念。”业内人士分析。但是,另外一种观点也认为,随着戴尔规模的越来越大,其营收和获利增加的能力也逐渐变弱。戴尔要实现年营收800亿美元,还需要克服不少难题。

可怕的“螺丝钉”

短短20年来,戴尔公司的发展势头令人吃惊。许多人将其成功的奥秘归因于直销,可这并不准确。因为许多学习戴尔的公司并没有获得相似的成功。

可以说,戴尔的直销模式只是一个表象,在表象的后面掩藏着戴尔真正可怕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戴尔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上。戴尔的员工每天都能看到当天的销售细节,还能查到当天的客户服务。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所难以比拟的。而且,戴尔不仅在生产和服务方面极尽精细化,其供应链管理也精细得令人吃惊。

其次,戴尔公司内部各个层面形成“流水线生产”的特性,这使每个员工都成为按规则操作的“螺丝钉”,无论是在销售部门和其他非生产性部门,无论是高层还是最基层,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特性为戴尔高速增长奠定了人力基础。

为此作注脚的是戴尔(中国)频繁的人事变动。从1996年至今,戴尔(中国)公司共换了5任总裁。但这并不影响戴尔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it公司。坊间甚至流传这样的说法:中国it业界有所谓的四大“魔鬼公司”之说,戴尔名列四大之首,其员工的跳槽频率超过同类企业。

曾有媒体报道说,去年9月29日,戴尔中国在厦门举办的“中国5周年庆典”活动中,当主持人大声喊道“下面有请伴随戴尔(中国)一起走过5个春秋的员工出场”时,登台的只有寥寥8人,当初满怀豪情投身于戴尔的员工,大多带着辛酸和抑郁逐一离去。台上台下,所有人目光复杂,心情各自迥异。

即使在美国,戴尔在美国500强中,也是员工满意度最低的企业之一。有人形象地说,跳槽的ibm员工带着许多留恋,而跳槽的戴尔员工则像从噩梦中惊醒。可以说,戴尔将人看作“螺丝钉”的做法以及其被业界评为不近人情、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是年轻的戴尔取得业绩迅猛增长的手段,也是全球it业一道另类而残忍的风景线。

“戴尔不依赖于任何人,完全和沃尔玛一样,员工待遇很差,可无论谁离开,都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对此的定义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戴尔更像一部赚钱机器,而不像一个人性化的企业。”

戴尔20年来逐渐形成的体制,已经变得难以扭转和驾驭。最近,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宣布将辞去ceo的职务,由现任总裁兼coo凯文·罗林斯接替。然而,即使是创始人的缺席,戴尔这部自动运转的机器依然会照常运转。

戴尔和it业的未来

无论是戴尔还是沃尔玛,他们的增长速度让其他企业感觉到紧张。相比之下,许多充满人性化的公司却在陷入困境,甚至走向衰退或消亡。这是不是说明了:随着产业经济向标准化、产业链方向演进,企业崇尚人性化、个性化,崇尚研发、创造的价值取向正在面临颠覆的危机?

sun是个让人尊敬的公司,其近年的营收状况却不容乐观;digital公司以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alpha服务器闻名于世,却逃脱不了被康柏收购的命运,而同样个性十足的康柏最后也沦为hp的猎物。

在研发方面,ibm和微软每年投入达到营业额的5%,hp和sun每年相关支出也分别高达40亿美元和18.3亿美元,而戴尔的研发预算却不到营业额的1.3%,不及5亿美元。但是,戴尔的增长速度却在所有企业之上。对于执着于科技进步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场噩梦。

戴尔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模式可能像流感一样席卷所有的经济领域。只要符合标准化采购和销售的要求,只要适用于其产业链管理模式,强大的戴尔和其后继者可能会进入每一个领域,进而威胁到每一个企业。

如今,去掉名称中的“电脑”二字后的戴尔公司已不再是单一的电脑企业,其产品线已悄然席卷到各个领域,包括家电、网络产品等。“如果有一天飞机成为标准化的商品,戴尔进入这个领域也不足为奇。”于扬认为。

“感情永远是感情,人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机器和机器一样的企业了。现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就是个证明。”做惯咨询的于扬,这次对未来it业作出了悲观的预测。

经济发展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产业都不可能完全由标准化商品主宰,尤其在需要技术创新和激情的it产业,如ibm、微软、intel这样推动技术进步的it企业永远不会消亡。而戴尔、沃尔玛们,也永远不可能吞噬全部的世界。从这点来看,未来的it产业并不会太令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