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科龙:能跨过又一道坎吗?

科龙电器曾是家电行业的领头羊,而他的董事长顾雏军也是又一个“神话”企业的缔造者。可是在短短的4年中,科龙就面临着种种危机,而今,这个“神话”也要走向破灭......

郎咸平《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时说: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

2002年1月,当董事长顾雏军明确提出了科龙“做世界主流家电制造商”的发展目标,可是如今的科龙却陷入“信用门”危机,并首次承认公司存在重大风险。

◣事件回顾

5月10日,科龙电器公告证实,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5月21日,科龙电器分别召开了空调、冰箱两方面的核心供应商大会,要求共渡难关。

6月17日,科龙电器宣布正式停牌。

6月28日,传顾雏军20亿甩卖科龙,政府正物色企业竞购,与此同时,科龙首次公开承认公司有重大风险。

6月29日,顾雏军终于承认科龙深陷巨额亏损,格林柯尔系面临生存危机,处境尴尬。

7月1日,地方政府拒绝拯救科龙,“神话”企业注定大势已去。

◣神话企业——从辉煌到破灭

顾雏军曾经带领科龙走向辉煌

科龙曾被评为2004“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列家电业第二位,全部品牌第十二位,价值达346.66亿元。在不到四年时间里,科龙品牌价值飙升两倍多,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家电品牌。

在成就一番辉煌之后,顾雏军神话突然破了!!

风云人物难扼科龙颓势

继年初遭香港联交所谴责后,4月27日,一直被市场看好的科龙电器突然宣布去年业绩可能出现6000万元的亏损,顾雏军关于科龙“一年扭亏、连年盈利”的神话被打破!28日,在深圳和香港两地分别上市的家电企业科龙电器双双宣布停牌。而4月中旬起,科龙在深圳就已经开始持续跳水,昨日的收盘价只有2.48元,与年初比缩水了近一半。

◣从“格林柯尔”看科龙运作

格林柯尔:

顾雏军在1997年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并且于2000年7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旗下拥有4家a股上市公司。

不得不承认,科龙的命运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对于科龙而言,自2001年格林柯尔入主以来已经有五个年头,即使是有强力企业接盘,还会不会进入一个新的轮回呢?不知道五年之后的科龙,会不会又是这样一番风景呢?试问,这样的重组、这样的折腾,还有什么意义呢?

早在2001年“格林柯尔事件”发生时,国内几家财经媒体几乎同时刊出对格林柯尔科技的分析型或调查型报道,对格林柯尔在关键技术和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出质疑。

郎咸平指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美菱、亚星客车及st襄轴等公司的过程中,用区区9亿元撬动了100多亿的国有资产。

★顾雏军的问题

当他应该把精力放在消化、吸收一口吞下的白电产业巨龙,当他应该抓紧进行融资以维持现金链条的时候,他膨胀了。他开始相信他的尚未成功的模式能够在客车行业复制。当他把鲁冠球朝思暮想的亚星客车一把抢走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大本营已经因为资金压力而出现了拖上游货款、弃下游服务的不利态势。

★迷宫一样的资本运作

最复杂和最频繁的资本运作是什么?正如业界人士所评价的,其主要手法是通过并购重组,改变资本结构之后,用合法的手段,将并购对象变成一个向银行融资的平台,待大量资金到手之后,也就是大量债务产生之时,将债务转嫁到并购对象身上,而操作者则拿着钱全身而退。

还有一些人做法更恶劣,他们将所有的债务打包到一家企业,然后让这家企业破产或者让一些冤大头收购。于是银行产生了几个亿的坏账,他则多了几个亿的利润。

这些人创造了新的财富吗?没有;这些人激活了陷于困境的企业了吗?也没有;他们只干了一件事:浑水摸鱼。

★资本市场在经济中起了反作用

一个不规范不健全的资本市场将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和产业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我们也很难保证一旦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出现大的问题,不会对中国制冷产业、客车制造业产生全局性的冲击。

★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制造着种种悲剧

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在法治、舆论、政府等监管体系没有形成刚性约束的背景下,进行一次相当规模实业运作和资本运作的结合,往往演变成为一场企业、市场、资本和投资人的全面悲剧,而这种悲剧的罪魁祸首还是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结束语

中国的资本市场演变成为财富蒸发的黑洞,现在需要冷静而全面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机制,吞噬无数国家、中小投资人也包括资本运作者的财富?格林柯尔再次给我们带来了生动而新鲜的考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