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王志东:当年想过趁着华尔街混乱拆了新浪

咖啡机咕嘟咕嘟作响,香喷喷的味道已经在房间里弥散开来,安静,平和,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温馨,在位于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10层的这间虽面积不大却明亮开阔的办公室里,王志东在电脑前忙碌并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已久。他说,他一直希望将自己的办公室雕琢成为茶馆或咖啡厅的样子,放松,自在,并可以稍稍慵懒地去思考些问题。

这是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柔和、温暖,贯通上下的巨大玻璃窗从左到右围拢过来,形成了办公室最外的两面墙壁,视野极佳。在这里,偌大一个中关村,尽收眼底,而从王志东身后平视即清晰可见色彩斑斓的google标识,两栋楼相距不过百米,新浪、搜狐等一大堆知名it企业纷纷张扬地在这里盘踞、生长。

出生于1967年的北大才子王志东,可谓中国it界尤其中国互联网行业鼎鼎大名之人,如若细数中国互联网沿革与推进的历程,王志东的名字几乎可与创办瀛海威的互联网先驱张树新一样不可忽略,而且至少在过去的2001年之前,王志东哪怕从各方面来讲,均顺风顺水,享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路上鲜花与掌声相伴。不论是做技术,还是做生意,王志东分别达到了令业界称道、令同行艳羡的水准。

从21岁即被“当代毕昇”王选慧眼识才“招安”进北大方正,王志东的天才程序员、网络神童的技能与名号便已经隆重打响,他更是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的一手缔造者,而此系列软件在中国早期甚至当下的网民中基本是耳熟能详的,存续时间长达10年以上。

从北大无线电系其貌不扬却总有惊人之举的毕业生到中关村街头游荡的皮包公司经理,从最初创办的新天地到后来的四通利方,再度到四通利方与台湾商人姜丰年旗下华渊网合并而演绎成为动人的新浪故事,直至最后通过多次融资将新浪顺利送入nasdaq,王志东早早地成熟了起来,而此中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居然完美地将个人的理想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与资本市场的贪婪逐利本性实现了良好地对接,哪怕这个时间维系得并不长。

而所谓的早熟,我们大略可以从这样一个细节中管窥点滴:2001年新浪上市未久,已九死一生的新浪网遭遇人心浮动,股价持续低迷,而王志东迟迟未有奏效的解决方案提交,最终因“政见”不和,王志东在ceo高位上被董事会另5人共谋、合力开除出局,而当年的王志东其实刚刚33岁而已。经历丰富,故事至此却较为悲情。

在与本刊记者讲述别离新浪前后氛围时,王志东坦承,苦恼于总是对华尔街言听计从的他实在有些不胜其烦,而当时恰逢互联网泡沫破灭,华尔街自顾不暇,于是,他便想趁着华尔街的混乱,“把新浪给拆了”,但后来发现,动作过大,用力过猛,“我有些失控了。”

“我当时想,豁出去了,成就成,不成拉倒,就想赌这一把,大刀阔斧地要去改革,想趁着华尔街的混乱闯过去,最后发现,新浪承受不了,恐怕要出问题了。”“我当时想,如果我能做成,那么新浪会成为我的一个新平台,从‘内容为王’直接过渡到‘应用为王’的阶段,但如果做不成,那我就找机会慢慢淡出。但结果,拆分新浪的设想没做成,而且董事会不允许我慢慢淡出,而是一下子把我甩出去、把我开除了。”

出走新浪的王志东得到了不薄的补偿,并且凭借其手中持有的不菲股份,若从单纯的个人生活上来讲,他依旧是亿万富翁级别,但从当年风云一时的门户网站老大位置“捆着降落伞”直落下来重新开始自己新的事业,王志东心头的感想自是五味杂陈。但个性收敛、做事稳重且总被人喻为“大象”的王志东依旧呈现给大家的,是他一贯的不张扬,一贯的平和与深邃,似乎他并不急于证明什么或者表达什么。

而当下的点击科技及其产品——即时通讯软件lava-lava,在msn与qq已雄霸多时的市场里到底能有几成胜出的把握,大概王志东本人也并非百分之百的自信,但正如王志东总爱引用的那句话,也许“一切皆有可能”,或者,是否可换言之,我们看到的,只是王志东实力的冰山之一角,一切“还没有到亮剑的时刻”,“也许两三年之内,大家会看到一个惊喜。”

王志东说,挣钱并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现在很多东西都看淡了。“都讲四十不惑,但我大概是从30岁开始,就已经不惑了。”

12月12日,王志东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就“中国互联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阐发观点,并重点谈及当下资本冬天里的创业环境,当初他的创业故事以及2001年新浪去职真相。

这个冬天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2008年的中国互联网遭遇到了自200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本考验,在这个猝不及防的冬天里,大量依靠资本维系的互联网公司尤以那些盈利前景渺茫的中小公司,面临生死考验。谁先死掉,哪个行业先死掉,创业者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

摸爬滚打20载,作为第一个将境外资本成功引入中国互联网的著名it创业者,王志东的观点与建议似乎值得认真聆听。王志东认为,在本轮的资本寒冬里,博客、视频以及其他初创而不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均将压力巨大。

“任何一个创意公司都是靠资本维持,在资本市场火爆的时候,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资本。创意有了,只要找到下家买单就可以了,但资本市场一旦出现问题,这个下家就不好找了。”王志东认为,在局势紧张的氛围里,互联网初创企业需要回归基本面,要将关注自身业务、营收等关键问题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盯准资本。

2005年,web2.0大潮涌动,方兴东适时地将webblog概念介绍到中国,并将其命名为“博客”,此为博客元年。据称,号称it著名评论家的方兴东在首次接触博客技术后振奋不已并果断成立国内最大的中文博客网站——博客中国(后改名为博客网),且成功说动了风投。据称,方兴东先后融得超过1000万美金风险投资的注入,方自任董事长,并敲锣打鼓开门营业。怎奈何,烧钱势头不减,但盈利前景惨淡,近几个月来,坊间更已传出博客网已经倒闭的消息。

作为与方兴东交情不浅的朋友,王志东认为,当下的方兴东确实比较尴尬,但博客对于草根话语权的激励,对于公民言论的表达,都是划时代的进步,从这个角度而言,不论博客网盈利与否,作为方兴东推动且命名的博客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存在,具备进步意义,而方兴东的尴尬,多源于其对盈利模式探索的迷茫,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博客又与当下鱼龙混杂的视频网站具备颇多相似点。

“表面上看,博客和视频都有很多流量,但是做媒体的都知道,流量、收视率其实与收入并不是一比一的。并不是说我有流量,我点击率排名到了第几,我就肯定有多少价值。视频、博客是一样的,它确实有流量,但这些流量并不能变现,于是,它的营收就有了问题。另外,博客尤其是视频网站,成本特别高而变现能力又特别弱,好像你永远都看不到它盈利的那一天。”

依照王志东的观察与判断,2009年对于视频网站来讲,应是一个分水岭。“过去靠砸钱、靠烧钱,只要我钱多,我就可以把别人耗死,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现在资本市场受阻了,这些视频网站后面的资金链有可能被切断。当然,他们现在还有一点钱,那怎么办呢?现在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商业模式了。”

王志东认为,对盈利模式的探求,向来需要创业者的坚持以及创业团队里不断闪现的智慧火花,而中国互联网中的成功企业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也曾一度对此迷茫过,但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恰切模式并挽救了一个行业。(摘自财经)